荷蘭Anthura公司蝴蝶蘭盆花栽培技術手冊

 

 

 

荷蘭Anthura公司於今年1月在其網站www.anthura.nl,“Publications”項目內公佈了蝴蝶蘭盆花栽培技術手冊,此技術手冊的內容已整理於此網站蘭花產業。在今年4月底,Anthura公司網站又增加了一項技術資料“Cultivation Guidelines Phalaenopsis for the Cut Flower Culture”。此份資料是針對蝴蝶蘭切花栽培,但是其技內容並不是只有適用於切花。新的栽培資料與盆花栽培有些章節完全相同,也有新的補充。因此將此新的切花栽培資料加以整理。在以下的文章內容中與原來盆花栽培技術完全相同部份以較小的字體加以表示。希望讀者比較前後兩篇的技術資料,以評估荷蘭公司技術水準的進展。由於品種的差異性,Anthura公司也特別聲明此技術資料僅供參考,如果依此技術因此有所損失此公司並不負責。                切花栽培技術
  

 

  一、蝴蝶蘭介紹  蝴蝶蘭原生地為所有亞洲熱帶地區。在野外其白日生長溫度為28-35,夜間溫度為20-24,喜好高的相對濕度與遮蔭狀況。此作物由根與葉吸收養分。根係也用來固定植物。
   

 

  二、Anthura公司的育種計劃  在Anthura公司有職業性的育種團隊,育種目標分為盆花與切花。此公司也是唯一將切花列為育種計劃的公司。父本與母本的遺傳特性要求顯性差異以確定其子代有穩定遺傳性,因此可成為一個新品種。其種源有來自40年前開始保存的品種,也有購自亞洲的新品系。新品種的育成包括雜交育成、選拔、與復制量產。育成一個新品種需要7~9年。自交配至形成果莢需要6個月,自種子播種至成為實生苗需1年。自實生苗至開花要1.5年。使用1支花梗製作組培苗要2年,自分生苗至開花要1.5年,因此已經過了6.5年。而到此階段才開始大量複製分生苗。
   

 

  Anthura蝴蝶蘭育種計劃有兩大方向:切花與盆花。選育計劃包括花型與花色。對切花而言,最重要的選育標準包括產生的花梗數目,顏色,最佳品質的比例,分枝數目愈少愈好,花梗的厚度與強度,花梗與花朵的發育、花型、葉序,植物的發育性狀,採後貯運特性與瓶插壽命等。採收後的特性與遺傳最為相關。觀賞期不同可自5天至6週。除了上述主要選育標準,其它次要的選擇標準也用以評估品種,例如蘭株生產過程的損失率與抗病能力。

 

  三、苗株特性

 

  Anthura公司提供組織培養苗與介盤小苗。組織培養苗需要特別訂購。顧客採用介盤小苗有兩個好處:減少小苗馴化期的損失,減少5~7個月的栽培時期。每個介盤內有40株小苗,送達顧客溫室時,都可以立刻進行移植作業。  長方盤內小苗其葉幅為10-14cm,通常具有2-3片生長良好的葉片。小苗移植到12cm的軟盆之前必須經過分級。Anthura公司並未為顧客進行此種分級工作。通常由栽培者將長方盤內小苗分成大小兩級,移植後分別在不同植床上進行栽培。小苗的栽培時期比大苗要多出3-4個月。
  

 

  小苗移植到12cm的軟盆的作業還是以人力為主。小苗要維持垂直,放置在軟盆下中央而且要種植於正確的高度。植物生長點如果太深則容易敢染病害,如果移植深度太淺,則支撐不良。移植後軟盆的排列十分重要。蘭苗成長後在葉片開始相互遮蔽陽光時必須加以疏盆,增加軟盆與軟盆的間距。  

 

四、栽培計劃  蝴蝶蘭切花的栽培區分成兩階段:

 

  1.生長階段:自小苗至成熟株。

 

  2.開花階段:進行催花與切花出售。

 

  (一)生長階段

 

    開始栽培時,較小型的品種或分級較小的小苗要在另一植床栽培。大型品種與較大等級可放置成方型排列,但是在葉幅開始接觸之前要進行疏盆以避免長成又細又長的葉片。在歐洲,生長階段所需植床面積約為總栽培面積的10﹪。作業時間與需求空間如下表:

 

  (一)成長階段栽培流程作業項目使用容器每平方公尺株數栽培期(週)

 

          1 自組培苗移植挑選穴盤344 25~30

 

          2 栽培中期換盆10~12cm64~80 37~32

 

          3 成苗換盆15~17cm20 10~12

 

  (二)開花階段

 

     經濟成本計算,有5年的開花期

 

  在植株已發育成4~5葉後,重新移植在15~17cm盆,盆器間距在此已可固定。具有較大葉幅的品種間距要加大。在蘭株已成長至足夠的大小,而且根係發育健全時,此蘭株即可做為開花株。

 

  (二)開花階段

 

  每平方公尺平均約有20株,自開花種植到商業生產共有5年。苗株如果太小或是根係發育不良,花梗則更小而且花朵較小,盆插時間也不長,至下次抽梗的時間也更久。

 

  蝴蝶蘭應該栽培於透明盆器。透明盆器可確保其成長更有活力,根系品質更好。盆器放在植床上,通風應該良好。活動植床寬度要小於1.6公尺,高度要適當,因此切花工作容易進行。

 

  五、介質

 

  介質挑選的依據標準如下:大顆粒用以進行排水,細顆粒(非塵粒)用以保持與分配水分與養分。介質如果含有太多的細塵,容易在盆底形成硬層的結構物。荷蘭所用的介質為長度12-16mm的樹皮與數量2-3kg/ 的水草。對14~24cm盆等大容器,適合使用較粗的樹皮(14~24mm),但是要混合黏性顆粒或溶岩介質(lava)。在17cm的盆器內,添加適當的水草(2~3kg/m3)可使介質內水份均勻分佈。尤其在第一年的栽培特別重要。在一年內水草將腐損,但是根系已經可以有效地分佈於盆器之內。

 

  除了介質之外,盆器的排水性能也同樣重要。在灌溉後,盆底的積水不能太久。透明盆器可使根部留駐於盆內,根系會轉成綠色。如果根系只有向下無盤根現象,根的固定作用不正確。在灌溉作業後,水與肥份吸收則需要有更長的時間,未來花梗的品質則變得更差。使用透明盆可檢查根係是否保持活力而且均勻分佈。

 

  在移植後第一個月內介質都要維持濕潤。頂部不可以太乾。第一周介質水分的變化如果太激烈,在以後的栽培時期則很難補救。但是介質過於潮濕也會產生問題。

 

  六、灌溉系統

 

  可用的灌溉方法有:

 

    1.使用滴灌管路,

 

    2.利用固定噴嘴,由上而下灌溉,

 

    3.以人力進行,

 

    4.上述方法加以組合。

 

  蝴蝶蘭葉片在葉片施肥時很容易自葉面吸收尿素等肥份。多孔性的介質對根部十分重要,儘管有負面的毛細效應但是其優​​點更多。在成長初期,使用淋灌或灌溉手臂進行灌溉對作物十分有用。在開花階段,為了避免澆水引起花瓣上的灰黴病,使用滴灌管路較好。在花梗已有許多花朵時,自上方澆水容易造成花梗折斷。

 

  灌溉水不得含有化學成分與可見的微生物。水中所含的鈉、氯離子不得超過100 mg/l ,重碳酸鹽不得過量。如果沒有良好水源,則必須使用逆滲透處理的水。澆水水量與氣候、介質與株齡有關。在西歐的環境,灌溉水量大約如下:冬天7~101次,夏天5~71次。在生長時期,水溫需要為18~20以避免根部損失。

 

  在生長期與移至大盆的第一個月,水分必須由上方施用,除了可以確實維持介質足夠濕潤之外,也可避免介質頂層產生鹽化現象。在根部發育健全後可改用滴灌系統。一年至少要有一次自上方給水以淋洗介質。

 

七、肥料

 

  蝴蝶蘭的施肥可使用複合肥料或是直接施用氮肥(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s)。肥料的施用依品種而異。如果使用基肥,基肥必須含有Dolokal L3-4 kg / )與PG混合物,pH的範圍為5.2~6.2EC範圍為0.8~1.2mS / cm。氮肥如果太高會導致葉片過度生長。EC值如果太高,根部則會死亡。如果太低,植株缺乏微量元素。量測EC最好的方式是灌溉後收集底部排出的水分。超過1.5mS / cm代表此盆內介質已鹽化。通常根部會形成桶紅色斑點,這時需要以清水或低EC的水質加以淋洗。

 

  八、開花階段

 

  植株具有5片成熟葉片時可進行催花。在植株足夠成熟而且歷經一個轉換時期即自然抽出花梗。在秋天的自然催花於第二年2月或3月即可出售。利用溫度與光量調節可控制花期。花梗上所有花苞除最後一朵外而其它花苞已全部開放時即可切下銷售。切下花梗時通常已具有三個花芽。第二株花梗即自其餘花芽抽出,而且自頂芽開始。然而催出這種新花梗所需求的時間更久,因此是否採用此項先自然開花再抽出第二花梗的方式則由所需花梗品質與銷售計劃以決定。除了第一花梗,只要植株健康,第二次可有雙花梗生成,可以當做切花出售。因此平均每年可售出2.5支花梗。花梗抽出後以吊繩維持挺直以避免變曲。

 

  九、未成熟花株

 

    在生長時期,未成熟即抽出的花梗需要迅速摘除。在花梗未變硬之前可以以人工摘除。如果花梗已堅硬,則必須以工具切除。摘除或切除作業之前,手與工具都必須消毒以避免傳染疾病。在生長期維持27的溫度可避免此過早開花現象。

 

  十、栽培環境

 

  (一)溫度  蝴蝶蘭為熱帶型植物,栽培溫度應該維持於15~34之間。適當的溫度如下:生長階段為26~27,開花階段為19~21,為了得到更多的花梗,溫度可維持於18~20,共計4~8週。在光線不足或日溫過高時,要維持於18以加強催花(誘生花芽)。因為開花時期也要維持葉片生長,低溫時期不要太久。在光線不足時,如果氣溫大於23的時間超過24小時,會導致過多的營養生長而損失花苞。
  

 

  (二)光量

 

  1.在荷蘭地區

 

  為得到適當的葉片與根部發育,需要提供足夠光線。過多的光量則導致葉片有燒痕。太低的光量(低於100W/m2)則導致植株生長停滯、品質不良、花苞發育不當且根部發育不良。適當的光量為200 W/m2,在陽光強烈的夏天(1400 W/m2),要使用80~85﹪的遮蔭網。

 

  2.在熱帶地區

 

  需要具有維持80~90﹪遮蔭能力。通常使用遮蔭6​​5﹪的固定網與另一組遮蔭65﹪的活動網。在具有暴雨的地區,要使用塑料布屋頂以減少病害,並減少雨水對介質的淋洗。(Note:此段內容針對印尼等地的遮雨棚簡易設施,並不是討論亞熱帶溫室)

 

    適當的光量如下:

 

  1.成長階段:5000~8000lux

 

  2.開花階段:8000~15000lux

 

  在終年陽光普遍的地區,光量需求可提高20﹪。但是要注意光線的折射能力,使蘭株葉片都得到均勻光線。高光量時要維持較高的相對濕度。

 

  (三)人工補光

 

  人工補光對葉片溫度、微氣候、蘭苗成長都有益處,並可減少植株損失。其特點如下:

 

  1.穴盤小苗成長:促進生長快速並減少蘭株損失

 

  2.生長階段:促進成長快速與發育更好

 

  3.開花階段:對花梗與花芽發育有幫助,減少花芽損失,增加品質。

 

  在冬天,蝴蝶蘭至少需求12~14小時,3500~4000 lux的光量,因此適合使用人工光源。在有陽光的天氣下使用過量光源將引起葉片轉成紅色,因而導致生長停滯。此外蘭株至少維持8小時的暗期以確定可吸收二氧化碳。

 

  (四)二氧化碳濃度

 

  蝴蝶蘭為景天酸代謝植物,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適當的濃度為600~800ppm

 

  (五)相對濕度

 

  蝴蝶蘭由於其生理結構可以保護自身在低濕狀態下受到的應力影響,但是在太濕的環境下,高溫高濕往往相伴著病害。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範圍為60-80RH。在高溫低濕環境下需要增加相對濕度。適用的設備系統包括在溫室上方以高壓噴霧設備增加霧粒,在植床下方灑水,使用水牆與風扇等。但是要避免造成作物潮濕。加濕另一個附加效益是降低溫度。

 

  (六)其它資料

 

  作物生長在高相對濕度的環境時,白日溫度與日照量都可以增加,使溫室內部維持恆溫,並且要維持良好的空氣循環。因此溫室高度最好高於植物3-4公尺。

 

  為了能夠分析植物生長所面臨的問題,微氣候的量測與記錄十分重要。例如光量、溫度與相對濕度都要進行量測與記錄。量測作業可使用微電腦或手持的傳感器,每日最高/最低值都需要量測。

 

十一、病蟲害管理  適當的衛生處理與每週去除染病的植株則可防止大部分的病害傳播。細菌的感染主要是由於水滴飛濺在植物體上,或是運送過程受到影響。這種病害無法使用化學藥劑加以控制。各種病害與傳播方式如下:
   

 

  1.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褐班病是蝴蝶蘭最嚴重的病害。病徵在於葉片出現棕色斑點。有油狀或心臟形狀,而有黃色形狀物圍繞。處理方式包括調整施肥液的氮量,去除病株與維持穩定的相對濕度。化學藥劑對於此種病害並無作用。採用生長狀況良好,健康的植株才能避免此種細菌性問題。

 

  2.黴菌

 

  介質中水分變化太大或是不適合的EC值都引起根部受損,因此促使黴菌攻擊組織。對付方法是降低灌溉水EC值,並且暫時減少介質含水率。

 

  3.灰黴病菌

 

  另一種黴菌引起的病害是花瓣上的灰黴病,在花朵上形成許多小斑點。發生的原因在於植物處於潮濕狀態太久或是相對濕度太高。

 

  4.鐮刀菌

 

  鐮刀菌引起黑色三角形的斑點,在基部葉片形成黃色、暗紅色。葉片將迅速掉落。根部處於積水中容易發生此病害。

 

  (二)病毒

 

  受到病毒感染的蝴蝶蘭其病徵是花朵變小,生長速度變緩慢。然而有些品種的生長性狀不受病毒感染所影響。病毒的病徵在低溫催花階段更為明顯。病毒對蝴蝶蘭最大的影響在於生長速度。

 

  (三)昆蟲與小動物

 

  1.蛞蝓與蝸牛

 

  蛞蝓與蝸牛會在幼株上咬出小洞,而也在短短幾天內就可以危害許多植株。同時也將根尖咬損。使用藥劑能夠有效地控制此種小動物。

 

  2.蹣類

 

    紅蜘蛛蹣類在葉部引起輕微變形與嚴重的顏色變化。因為分佈為集中狀態,可以以殺蟲劑控制。

 

  3.薊馬:棕色薊馬通常在每一部位可發現,而且成群出現。化學藥劑難以根除。去除病株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4. Sciaridae, fungus gnats: 此種昆蟲攻擊根尖。施用補食天敵(Hypoaspis

 

    predatory mite, 100-150/m2)與懸掛黃色黏蟲板可預防感染。

 

  (四)環境引起的生理異常

 

  1.花苞掉落

 

    在開花完成階段,如果光線過強、溫度太高,容易引起花苞自花梗上脫落。根系的品質不良也會造成此現象。花卉在輸送之前如果未經適應階段也會有落苞現象。

 

  2.輸送過程的冷害:

 

  植株自生長區運送到銷售區,葉面可能產生的橘紅斑點,通常由於冷害造成細胞的死亡。其它的環境應力或過強光線也會造成。

 

  ()藥害:由於使用不適合的化學藥劑。

 

  十一、採收與包裝

 

  花梗要以支柱或吊索加以固定。在還有一朵未開花苞時即可以收穫。花梗插入含有16cc的保鮮管。保鮮液可使用Chrysal或是40~45的熱水。花束放入包裝盒內,貯存於7~10。如果花朵有輕微萎凋,可切梗再放入40左右的熱水。瓶插時間自5天至6週,因品種與周圍環境而不同。切花包裝盒的尺寸為100×15×11.5cm。通常一盒內具有25~30朵花。售價因品種與生產蘭園而不同。

 

  在2002年,荷蘭蝴蝶蘭切花每朵0.49歐元,需求量為450萬株。2003年缺貨率為5﹪,平均價格為每朵0.51歐元。  十二、經濟評估
 

 

  以1000平方公尺的生產面積,經濟評估如下:

 

  a. 栽培面積:1000平方公尺

 

  b. 實際種植面積:870平方公尺

 

  c. 栽培用面積:87平方公尺

 

  d. 開花株使用面積:783平方公尺

 

  e. 每平方公尺有20棵,共有15,666株。

 

  f. 產品:每年2.5支花梗,每年產39,150花梗。

 

        每枝花梗8~10朵花,年產313,200花朵。

 

  g. 2003年平均價格:每朵0.51歐元

 

  h. 1000平方公尺產值159,732歐元

 

  i. 每平方公尺產值160歐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