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雙星合體「超級太陽」將誕生
【大紀元5月29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八日路透電)美國天文學會今天在檀香山召開會議,科學家表示過去一年發現了二十八顆太陽系外環繞恆星運行的新行星,推測類似太陽系的星系多不勝數,可居住的行星可能多達數十億顆。
截至目前觀察到的太陽系外行星已經累積多達兩百三十六顆,加州柏克萊大學天文系教授馬爾希就表示,科學家已經逐漸了解,太陽系在宇宙間並非獨一無二。
他說:「偵測環繞其他恆星運行,類似土星或木星的巨大行星相當容易,大部分行星離恆星相當距離繞行,與太陽系差不多,可說是個普遍的星系結構。」
拜新技術所賜,天文學家雖然還無法偵測到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但要觀察大於地球、其他體積較小的行星已經不成問題。
科學家發現的四個星系中,都有一顆主恆星,及多顆行星繞行運轉。其中最讓他們興奮的,要屬發現一顆繞行恆星「Gliese 436」運轉、大小類似海王星的行星。
本月初,瑞士及比利時研究人員把握此顆行星經過Giliese 436及地球之間時拍下衛星照片,利用Giliese436的光線變化測出行星的直徑及質量,發現質量每立方公分約兩公克,是水的兩倍,推斷行星上應該一半岩石地形,一半由水覆蓋,含有少量的氫及氦。
此發現讓科學家為之一振,馬爾希表示:「這是我們首度能夠測定太陽系外行星地表結構,這顆行星像地球一樣表面佈滿岩石地形,同時還含有水,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
他分析:「我們的銀河系約有兩千億顆恆星,我推測其中約有百分之十,可能伴隨著具有可居住特性的行星。加上銀河星系有上千億個,全部多少都與我們的銀河系類似,代表的就是百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
但太陽系仍有其特點:所有行星都以圓形軌跡繞行太陽,接受太陽輻射的程度也相對穩定。但其他星系行星多以較瘦長的橢圓軌道繞行主恆星,若是套到太陽系上,離太陽過近可能溫度過高,水分蒸發殆盡;離太陽過遠又可能溫度過低,星球凍結。
5/29/2007 2:29:35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 5/7/5 /29/n1726041.htm
科學家預測雙星合體「超級太陽」將誕生
【大紀元5月29日 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及地面望遠鏡發現,銀河系外的巨大的雙星體「LH54-425」可能合而為一,成為太陽質量一百倍大的「超級太陽」。
雙星體系位置約距地球十六萬五千光年之外,兩顆恆星都是龐然大物,質量分別是太陽的六十二及三十七倍。
LH54-425是科學家觀察到的類似星體中「最極端」的例子,年齡也相對年輕,還不到三百萬年。因此科學家推測,隨著時間推移,體積也繼續增大的過程中,雙星之間的質量將會不斷移轉,逐漸合而為一,成為一單顆「超級巨星」。
這顆超級太陽質量之大,可能足以與銀河系雙星系統「海山二星(Eta Carinae)」相抗衡。海山二星質量約是太陽的一百多倍,為銀河系質量最大和最不穩定的恆星之一。
太空總署科學家索勒勃恩表示:「如此早期發現這麼巨大的星體相當罕見,這項發現將科學界對巨大雙星體的了解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NASA 網站)
5/29/2007 5:02:39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 5/7/5 /29/n1725936.htm
星系併合 太陽系可能被「放逐」邊疆
【大紀元5月21日 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報導) 天文學家預測在數十億年內﹐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Milky Way)將與鄰近的仙女座星系(Andromeda)合併﹐屆時太陽系可能會被從銀河系的郊區「放逐」到新星系的邊疆。
哈佛-史密斯索尼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科學家考克斯與羅柏做了新的計算,結果顯示太陽系有機會被放逐到併合新星系的外圍。
考克斯與羅柏的電腦模擬顯示二十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將會擦身而過,目前相距二百二十萬光年的兩個星系正以每小時三十一萬英里(約 五十萬公里)的速度向對方疾馳。一光年大約為六兆英里(約十兆公里)。
其他學者的研究認為,兩個星系正式遭遇後,會彼此繞行數次,不同星系的恆星開始混合,屆時太陽將仍是以氫為融合燃料的主序星,但是增加的亮度與熱量釋出足以將地球上的海洋蒸乾。
考克斯的新版電腦模擬認為兩個星系在第一次混合時,太陽有12%的機率被拖離目前的位置,進入一條「尾巴」,其中充滿了從母星系拖出來的孤兒星團、恆星。
兩個星系彼此繞行二次後,有3%機率仙女座星系對太陽的引力大於銀河系的引力。
考克斯認為某種程度可以說仙女座星系將太陽偷走了。
在五十億年內,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會完全併合,成為一個橄欖狀的橢圓星系﹐羅柏開玩笑說﹐這個新的星系可稱為 Milkymeda 或 Andromeda Way。
當兩個星系合併後,太陽已經是顆垂垂老「星」了,即將進入星球新陳代謝的下一步﹐膨脹成為紅巨星。依據新電腦模擬,太陽系與新星系中心的距離將是十萬光年,是現在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二萬五千光年的四倍。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合併已經成為天文學界的一門學科,毀滅性撞擊的第一份詳盡電腦模擬大約在十年前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杜賓司基(John Dubinski)完成。
考克斯的新模型整合了最近星系形成過程的新發現,還有兩個星系附近暗物質所造成的影響。考克斯認為暗物質實際上對兩個星系都有引力,稍稍加速了併合的進行。
不過考克斯提醒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科學界對新發現還是持保留態度較好。
(http://www.dajiyuan.com)
5/21/2007 6:42:18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 5/7/5 /21/n1716776.htm
系外類地行星或適宜居住
【大紀元5月19日 訊】(大紀元記者海青綜合報導)最近無論是環保團體還是專家皆提出警告,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直接威脅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空間。5月中旬,英國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至少有10億人在未來40年,因衝突和隨著氣候暖化而惡化的天災如水災、旱災與饑荒等,而要逃離家園。再加上天然能源枯竭等問題,地球似乎已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了。因此每次有天文學家發現外太空有與地球相似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時,大家都顯得格外關注和興奮,除了渴望可以搬到外太空居住外,還因為地球和人類並不是孤獨的在宇宙中轉動著,還有其他生命在遙遠的星球上生活著。
全系外已發現七顆類地行星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約220顆行星,其中有7顆結構與地球相類似,叫「類地行星」。不過它們要麼太大,要麼溫度太高或太低,根據目前人類對生命的認識,它們都不適合生命存在。據發現,在這7顆「類地行星」中,有2顆非常寒冷,剩下的4顆由於很接近其恆星而相信溫度相當高,只有耐熱的生命才能生存,又或者這些行星有類似大氣層的結構,把高溫阻隔。
第一「類地行星」是新西蘭和日本的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1998年7月發現。該行星距離地球2.5萬光年,位於銀河系中部附近,其直徑與地球相近,但地球大一點,質量可能介乎地球與海王星之間,即比地球稍重,圍繞著一顆熱度與太陽一樣的中央天體運行。
兩年後的2000年,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2顆「類地行星」,即人類發現的第54和第55顆系外行星。這兩顆行星分別圍繞著兩顆恆星運轉,組成了代號為CM德拉科尼斯的行星系。它們的直徑估計達到16,900千米 ,與地球直徑12,756千米 接近。
部份表溫嚴寒僅零下200度
事隔6年的2006年1月,天文學家宣佈又發現了一顆編號為OGLE -2005-BLG -390L b的遙遠「類地行星」,其質量約為地球的5.5倍,圍繞著一顆離地球2.8萬光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普通紅矮星運轉。這顆行星是迄今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最小的行星之一,與地球最相似。由於其紅矮星非常暗淡,行星表面的溫度估計低於攝氏零下220度。
同年3月,天文學家發現另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太陽有9,000光年。這顆行星的質量與海王星相當,星核上也佈滿了懸崖峭壁,不過比地球大13倍,重力場的強度是地球的2倍,其表面溫度估計達零下攝氏184度。
今年1月,美國卡內基學會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格里斯876類地行星,其質量約為太陽的三分之一,是地球的5.9到7.5倍。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的表面溫度大約在攝氏205至400度之間。
發現「可居住」超級地球
3個月後的4月25日 ,歐洲天文學家宣佈發現一顆大小和表面溫度與地球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編號為吉利斯581C ,位於離地球不遠的天秤座。這顆科學家稱為「可居住」的「超級地球」行星是至今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最輕的一顆,質量是地球的5.5倍,比地球大1.5倍。這顆行星圍繞距離地球大約20.5光年、編號為吉利斯581的紅矮星旋轉,距離該紅矮星的距離大約為地球距太陽距離的十四分之一。
由於紅矮星比太陽小很多、暗得多、也冷得多,科學家推測,這顆新行星的平均溫度大約在攝氏0度至40度左右。可能有山巒、丘陵和海洋。在這種溫度條件下,水可以保持液體狀態,也比較適合生命生存。因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體物理學家德爾福斯指出,從可能有堅實的陸地、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等條件,他們推測吉利斯581C 「可居住」。
德爾福斯還表示,其實,在宇宙中,與地球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甚至「可居住」的行星有千千萬萬顆。他估計在三五年之內,科學界肯定能夠發現更多更多這類行星。
人類移居外太空為時尚早
天文學家亦表示,種種跡象表明,宇宙間存在的「類地行星」早已遠遠超出了人們以前猜測的數量。僅在地球所在的銀河系中,就約有三分之一的恆星系統擁有「類地行星」。
既然發現了「類地行星」,那麼是否意味著人類可以「移居」系外行星?德爾福斯表示,僅從其與地球的距離來看,即使乘坐目前最快的太空船前往,也需要數十萬年的時間才能抵達。況且「可居住」暫時仍是人類的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目前,美國和歐洲研究太空的機構,都不斷有計劃去尋找更多的「類地行星」及外太空的生命,包括尋找行星是否有水源來推測是否有生命存在。(http://www.dajiyuan.com)
5/19/2007 7:42:03 P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 5/7/5 /19/n1715811.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