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Zz52UIMY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4_n5g75Td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4_n5g75TdY&feature=related



1 草莓熱處理-分生組織培養脫病毒技術


草莓脫毒傳統上採用熱處理培養箱,在35-38℃條件下持續對種蕾處理5~6週,使病毒鈍化失活。但由於熱處理要求條件高,處理時間長,手續麻煩,費工費事,處理苗數少,成本高,而且只能去掉部分病毒,在生產上難以應用。隨著近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和日趨成熟,我們採用改良熱處理結合分生組織培養方法,成功地獲得了徹底脫毒的種苗。即把切取的草莓芽洗淨後先經過高溫短時間熱處理,殺死部分病毒;然後在無菌條件下對經過處理的材料,在解剖鏡下解剖,切取分生組織尖端0.2-0.3mm生長點,迅速
​​接種到最佳啟動培養基上,在25℃下暗培養。
待長出癒傷組織後轉入光培養,接種到另一種叢芽培養基上,即產生叢生芽及綠苗。將綠苗接種在生根培養基上,20天后待根長2-5cm時即可煉苗移栽,成活率達到95%以上。可提供縣級繁殖基地繁殖出50-100倍脫毒原原種苗。
為了鑑定脫​​病毒效果,委託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用日本引進的草莓病毒鑑定品種對盆栽試管苗進行小葉接法鑑定。證明脫毒苗已沒有任何病毒,脫毒效果好。為了進一步確認脫毒效果,又委託中國農科院原子能所電境室進行病毒電境鑑定。經電鏡病毒檢查,攝成照片,沒有發現病毒粒子,脫毒徹底,而且草莓細胞結構正常。各種細胞器均完好。在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上,經過4年上百次培養基配比優化試驗,研製出分別最適於脫毒起動培養啟動培養基,脫毒苗叢生芽大量繁殖的叢芽培養基和脫毒苗生根、壯苗的生根培養基。從而使脫毒苗繁殖速度達到每年20萬試管苗的水平,完成了從草莓脫毒到試管苗快速繁殖、大量應用於生產的技術配套


2 草莓脫毒苗的增產效果


根據多年資料,脫病毒苗在生產上有以下5個優點: (1)生長快,長勢旺,莖葉粗壯,抗病,耐高溫,抗寒能力強;(2)植株花序數、座果率平均增加50%左右。無畸形果;(3)果子外觀好,色澤鮮紅,均勻整齊,果子大,最大單果重60-100g,比一個雞蛋還大;(4)結果期長,邊成熟邊開花,結果期延長20-
30天。
有利於分批上市,減少了因草莓採果期太集中所造成的積壓損失;(5)產量高,經濟效益好。每畝可增產1000kg,平均畝產1500-2000kg,果實收入7500-10000元。結果後可繁殖出20倍種苗,售苗收入5000-10000元。
根據各地試種示範點的反映,先後對錶現好的7個高產、大果型大棚草莓優良品種和10個新選育的大果型四季草莓以及4個大果型露地栽培品種成功地獲得了脫毒試管苗。並進一步批量繁育出脫毒原種苗和脫毒一代大苗,提供給各省農科院、農科所、農業技術開發公司、園藝場和廣大果農,在生產上進行創高產示範推廣。近幾年來,還接受了一些省、市、地區用適合本地生產發展的草莓優良品種委託脫毒培養並加速繁殖,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的首選項目


3 建立脫病毒草莓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一個高新技術成果項目能否在生產上成功地應用,產生長期的經濟效益和更大的社會效益,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是項目的技術含量和實際的增產效益。第二是有一套完整可靠的技術管理體系,保證按成果的技術要求實施。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本項目經過江蘇省科委組織的園藝專家現場鑑定,技術可靠,脫毒徹底。但是還需要建立與其配套的草莓脫毒苗三級良種繁育體系。這是美國、日本、加拿大一直應用的經驗,也是我國一直強調實施的技術體系。首先建好省、市一級的草莓脫毒培養、試管苗繁殖中心,然後建立與其相配套的三級草莓脫毒苗育種繁育、防病毒保純體系。省、市級草莓脫毒培養、試管苗繁殖中心,主要有3個方面的技術工作:脫毒技術研究或引進可靠的草莓脫毒技術;用可靠的脫毒技術培育出脫毒草莓試管苗,並經嚴格病毒鑑定、確認後進行大量繁殖,向各縣、地區供應脫毒草莓試管苗;脫毒草莓原原種試管苗的保純復壯工作和每年定期的草莓病毒檢測工作。
第一級:縣級脫毒原原種苗繁殖基地,承擔兩個方面的工作: (1)根據生產需要,每年從省脫毒培養、繁殖中心預訂一定數量的試管苗,繁殖原原種苗;
(2)脫毒試管苗的育苗繁殖工作,採用網室隔離防病毒感染,大量繁殖出原種大苗,供應鄉脫毒原種苗示範生產基地。縣級脫毒原種繁殖基地一般應設在縣農科所或技術力量強的縣級園藝場。第二級:鄉農科站的脫毒原種苗示範生產基地,主要任務有3個: (1)脫毒原種苗的高產示範和栽培技術培訓;(2)在原種苗示範生產的同時大量繁殖出一代苗供應村科技戶、生產單位或果農;(3)每年從縣級脫毒原種繁殖基地預訂一定數量的脫毒原種苗,繁殖生產一代苗。
第三級:村級脫毒苗生產基地(由懂技術的科技戶承擔),主要任務有3個:
(1)脫毒一代苗的大面積生產和示範;(2)不斷改進栽培技術,取得高產,高效益;(3)每年從鄉級脫毒一代苗示範生產基地預訂一定數量的脫毒一代苗,在大面積生產和示範的同時,繁殖出大量生產苗,供應廣大果農應用於生產。
在建立脫毒苗良種三級繁殖體系的同時,應以科學的態度向廣大果農宣傳,脫毒草莓苗在大田生產條件下,會重新感染病毒,一般情況下的感染速度為每年10%-20
%。
因此,廣大果農在應用脫毒生產苗2-3年後,即自行淘汰。重新引進脫毒生產苗,才能一直保持較好的脫毒效果,從而確保較高的增產效益。
草莓果樹中結果快、成熟早、株體小、繁殖易、週期短、效益高的經濟植物。由於草莓是草本植物,長期靠匍匐莖繁殖,易發生病毒病感染。據報導,在我國草莓主栽區有4種病毒,總侵染率為80%,其中單獨病毒侵染率為416%,兩種或兩種以上病毒複合侵染率為38.6%。這4種病毒為草莓輕型黃邊病毒、草莓鑲脈病毒、草莓皺縮病毒和草莓斑駁病毒。為提高草莓的產量和質量,筆者對草莓病毒病的為害、脫毒方法、繁殖技術進行研究,現介紹如下:

1
草莓病毒病及其為害

1)
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時往往不表現明顯症狀,但病株長勢衰退,果實品質下降,可減產20--30%,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時可產生斑駁症狀。

2)
​​莓輕型黃邊病毒。單獨侵染時無明顯症狀,僅使病株輕微矮化,對產量影響不大,但該病常與斑駁、皺縮、鑲脈病毒複合侵染,使草莓長勢變弱,產量和果實質量嚴重下降,減產可高達75%。

3)
草莓鑲脈病毒。單獨侵染時無明顯症狀,只引起植株生長衰弱,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產量和品質下降,與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複合侵染後引起病株葉片皺縮、扭曲、植株極度矮化。

4)
草莓皺縮病毒。草莓上為害最大的病毒。感病植株表現為葉片畸形,葉上產生褪綠斑,沿葉脈出現小的、不規則的褪綠斑及壞死斑,葉脈褪綠、透明。幼葉生長不對稱,扭曲皺縮,小葉黃化、葉柄縮短,葉小,植株矮化。染病草莓匍匐莖抽生量減少,繁殖力下降,果實變小,強毒株單獨侵染即可造成減產35--40%。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為害更為嚴重,可使草莓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絕產。

2
草莓脫病毒方法

1)
熱處理法。此方法是最早應用於
培育各種營養繁殖無病毒母株的有效方法。採用恆溫或變溫的熱空氣處理帶毒母株,脫毒效果較好。通常採用37--38恆溫或35--38變溫處理,其中,變溫處理可有效減少熱處理中植株的死亡現象。熱處理中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光照5000lx(勒克斯),一晝夜16h(小時)光照。熱處理後取其匍匐莖繁殖後代。

2)
莖尖組織培養脫毒法。在解剖鏡下,把有2個葉原,基的02mm長的莖尖切下,用無菌操作方法放在培養基上,在適度光照和溫度下培養幾個月,可長出無毒小種苗,進行增殖和生根,再煉苗進行移栽,移栽後1週內均要覆蓋薄膜,以保證濕度。莖尖培養是目前草莓脫毒中應用最多的方法,對較大分生組織可結合進行短期高溫處理或化學藥劑治療,以提高脫毒效果。




3)
花藥培養法。採集草莓現蕾後長到4--6mm大小的單核靠邊期花蕾,在無菌條件下,經過消毒後剝取花藥進行培養,誘導產生癒傷組織,再由癒傷組織形成不定芽,最後分化出帶有莖葉的獨立個體。花藥培養的優點是從癒傷組織形成到分化出莖葉過程中,可以脫除病毒,且脫毒率較高。此方法可以在病毒種類不清和缺乏指示植物鑑定條件下培育無毒苗。

以上脫毒方法生產的
苗木,都要經過檢測,確認為脫病毒草莓苗後再進行推廣種植。

3
脫毒苗的繁殖

在無病毒苗繁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再感染。試管苗馴化過程中,要對基質進行消毒,以防治
土壤病菌和線蟲。對原種苗繁殖要防止蚜蟲和葉蟬傳毒,需要在網室內進行繁殖。二級種苗要在隔離的專用苗圃內進行繁殖,要離周圍草莓園至少3km。避免在栽過草莓的重茬地繁殖無毒苗。並註意定期防治蚜蟲。無病毒原種苗可供繁殖2a(),以後再繁殖,則需要重新鑑定,確認無病毒後再繁殖。無病毒草莓苗的繁殖主要採用匍匐莖繁殖法,具有分生量大、速度快、苗木質量好等特點。匍匐莖開始期在5月下旬,發生高峰期在6月至7月上中旬,一直延續到8月中下旬,一般一年中能發生6--7代匍匐莖子株。為獲得較多的健壯匍匐莖苗,前期要加強水肥管理,後期要進行控制。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幾點:匍匐莖發生前期,灌水後用小鋤鬆土鋤草,大量發生期,人工拔除雜草。進行疏花,最好全疏,即掐去整個花序。對母株從基部培土,培土厚度以埋上新根露出苗心為準。抑制方法是從8月下旬開始噴佈06--12%矮壯素。





單核靠邊期--剛形成的花粉粒是一個單核的細胞(小孢子),從四分體分離出來時細胞壁薄,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於細胞的中央它們從解體的絨氈層細胞吸取營養,不斷長大。隨著細胞的擴大,細胞核由中央位置移向細胞一側,此時的稱作單核靠邊期。單核靠邊期是組織培養中誘導單倍體植株的最佳接種時期。花粉粒的發育時期是其培養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處於單核靠邊期和二核期的花粉誘導效率最高。單核靠邊期誘導率最高,單核中央期次之。就多數植物而言,單核中期至晚期的花粉最容易形成花粉胚。具體說是在小孢子發育的單核中期至單核靠邊期,在此之前或之後都不易取得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的頭像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TTCKMC 台灣蔡大川 六美生技 中草藥 組培工廠 蝴蝶蘭組培教學(From1984).全年生產 管理 瓶苗 幼苗 專門外銷!!!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