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JPG 12.JPG 13.JPG 14.JPG 1.jpg 2.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中興大學農機系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陳加忠

200011”FloraCulture International”月刊登載一篇文章,介紹荷蘭人在非洲南部辛巴威(Zimbabwe),Chisamba地區北方70哩處的Wangwa玫瑰農場。四年前荷蘭人開始在此投資經營玫瑰農場。在土地貧瘠,人民所得低落的非洲大陸,荷蘭人採用複雜的設備與現代化的管理團隊,在此生產品質良好,售價高昂的玫瑰花。  4年前兩個荷蘭人來此經營6公頃的農場,今年擴充至8公頃。原來6公頃採用法國Richel溫室公司所興建的圓弧屋頂溫室,採用金屬錏管搭建成主結構,屋頂有1/4之面積可自動開啟。屋頂簷柱高為4公尺,最高處為5.5公尺。覆蓋材料為PE塑膠布(Polyethylene),在四年後仍然可以維持其物理特性。在新擴充的2公頃溫室仍然採用Richel公司之溫室。新建的溫室有一些修正:例如高度增加至6.5公尺,屋頂之開啟自屋頂中間開始,換言之,可以開啟一半的面積,因此可使內部熱空氣更迅速排出。屋頂之跨距自舊型之8公尺增加至9.6公尺。農場的經營十分注重美觀與整潔。溫室外面種植觀葉作物,每棟溫室有專人負責。近年來,溫室安裝荷蘭製之熱水加熱系統,其作業能力規模可達10公頃。由此可推估此農場未來之擴充計畫。此地區的氣候變化十分極端,因此溫度調節十分重要。溫度控制除了提高產品品質,也可以協助作物抵抗白粉病。在適當時候提高3,每平方公尺可省下0.3元美金的施藥費用。而利用環境調節減少病害的意義並不只是節省成本,另一種積極意義在於使生產過程更合乎消費者的環保要求。每天收穫的次數由溫度決定,通常3~4次。為了避免機械性傷害,玫瑰花束在收穫時即以長度分級。相同長度的玫瑰成束捆紮後放置在水桶內,立刻後送到600m2的作業間。在此先預冷至7-8,然後在18的處理室內再度分級,而最後送至2-4之冷藏室暫存。裝箱後送上冷藏貨櫃,運到70公里之Lusaka機場。在此每週有3-4次的班機送到荷蘭市場。此農場十分重視水質。70﹪的水源來自鑿地掘井得到的地下水,以邦浦送到兩個蓄水池。30﹪的水源則要來自天上的雨水。灌溉與肥培作業則由Van Vliet電腦控制,有兩個肥液桶與Venturi型給肥邦浦。此外利用土壤張力計量測土壤張力值,以土壤溶液檢測其pH值,pH控制範圍於66.7之間。土壤灌溉採用微噴灌,除了給水,也可增加微氣候的相對溼度。每天下午噴灑兩次,每次30秒。洒水作業後可使溫度降低2,相對溼度增加至50﹪。所有玫瑰花種植在介質內,每0.5公頃種植1種品系,其中有3公頃種植同一品種”First Red”,每平方公尺年平均收穫量為156支。Wangwa農場所有產品有66﹪送到荷蘭Aalsmm拍賣,其他34﹪直銷至歐洲的超級市場。此農場主要之生產季節為9月至第二年的5月。每年6月至8月為此地的冬季(恰與歐洲相反)。冬季時為植株休息時期,修減為原來的三分之一體積,因此在下一個生長季節可重新成長。修剪之枝葉製作成堆肥再施用於植床上。此農場每公頃使用25個勞工,成本管制十分嚴格。由於高效率與重視高品質的管理,此農場不但有高產量,每枝玫瑰年平均價格均可以維持在0.18美元(約5.5~6.0新台幣)。

        以上是Floraculture International 刊物對荷蘭人非洲玫瑰溫室之介紹。在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示:一、由溫帶的荷蘭至非洲中南部辛巴威種植玫瑰花,除了當地土地與人力的成本低廉之外,另一項重點即是南北半球的差異。在歐洲處於寒冬時,正是辛巴威的盛產期。而在辛巴威的冬天(每年6-8月),正是歐洲的夏天。二、農業生產已是國際化、自由化。經營者到世界各地尋找最有力的生產地,而再銷售到消費市場最強的地區。三、生產者具備技術優勢到生產地,例如文章中介紹的品種種類,溫室結構之改進,肥培管理,微噴灌溉給水兼降溫等。當地只能提供人力與土地,而因自身技術的落後而無法取代外國企業。四、採收後處理的一貫化:自田間後送至管理室,再預冷、裝箱,以冷藏貨櫃運送到歐洲。在田間直接分級是整個作業的重點。

美國人在雲南之陽光農場   三年前我曾親自到雲南參觀花卉產業,在離昆明70公里的陽光公司玫瑰溫室生產區,看到了美國人在大陸雲南的花卉產業。在溫室集貨包裝區一公里外即是高速公路交流道。70公里的車程,在1個小時內即可到達昆明機場。陽光農場內,玫瑰花種植於Richel溫室與當地自建的大棚。玫瑰花的生產控制主要在於養液灌溉。在冬天(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將玫瑰修剪,到春、夏天開始盛產。陽光公司另一生產地在廣東,利用兩地氣候差異以錯開盛產期,並能達到全年供貨之市場需求。荷蘭人在辛巴威,美國人在雲南昆明,種著相同的作物,使用相同的栽培技術,這些相同點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國際化,自由化之下,每個企業都要求自己公司有最大利基的生產方式,此種在他國投資生產方式有著共同背景:

一、經營者的優勢:有品種,有技術,有資金,還有對銷售市場之資訊。技術水準遠超過生產地,因此當地栽培者不容易趕上。二、生產地的優勢:有低廉人力,有廣大土地,有適當的氣候。此種他國生產的方式不僅是玫瑰花,日本人在大陸京杭三角州種植菊花,荷蘭人在大陸東北契作百合花,這都是相同的方式。將此生產方式與其他產業相比較,許多工業生產早已應用此種結合最佳條件的生產方式。電腦業,汽車業在世界各地開廠生產就地銷售已多得不勝枚舉。

台灣的香菇、茶葉與鰻魚美國人到雲南種玫瑰花,台灣農民(商人)也到大陸經營農業,早期的農產品是香菇、茶葉與養鰻等。再來是唐菖蒲等切花、觀賞鳳梨等盆花。近年來蝴蝶蘭,文心蘭等蘭花也開始移入。而這些農業生產的最終命運是如何?在大陸學會了如何養菇,種茶、製茶,與養鰻,不但取代了台商在大陸的生產,產品更回銷台灣。唐菖蒲,觀賞鳳梨等產業,大陸人經營之規模早已超越台商生產之產量與產值。為什麼美國人在昆明種植玫瑰,能夠保有其經營權,有其產業優勢。而台商在大陸之生產卻得到相反之結局。此中的分別在哪裡,即是在於產業優勢能否持有。以美國企業玫瑰花生產為例,產業之自有優勢在於掌握栽培技術(包括品種)與掌握市場,因此不容易被大陸相同花卉產業追及。台灣業者以廉價勞力為主,技術層面未加以保持領先,當然容易被超越。

蘭花與大陸生產近年來,蘭花業者開始到大陸生產。八十九年底十一月上旬在中興大學園藝系舉辦有關大陸園藝產業對台灣農業的衝擊研討會,會中有人提出大陸蝴蝶蘭產業五年後超越台灣之預言。那台灣的蘭花產業是否仍然有遠景?無論大陸蝴蝶蘭、文心蘭的產業面積有多大,台灣蘭花產業與其競爭不是在比較面積的廣大,而是應該比較單位面積的產量,產值與利潤有多高。由此土地廣大的優勢已不為懼,競爭的決勝點在於產量、品質、成本與市場售價。四年前,我到大陸參觀後返回台灣,當時最大的衝擊是重新檢討台灣花卉產業能夠與大陸競爭的條件。大陸的花卉生產技術與其相關研究之水準並不高,在這四年內進步仍是有限,自網路上可以輕易收集到大陸研究界的研究論文。在數量上十分龐雜,但是在品質、內容方面,談不上水準。絕大部分的論文一篇只有三~四頁內容。無論是栽培、微體繁殖、病蟲害管理,甚至溫室結構與環控都是剛起步。大陸溫室工業之水準由其搭建之溫室環境調節能力即可評估。但是大陸花卉生產卻是台灣花卉產業最可怕的對手,因為真正的對手是外商與大陸共同結合的生產方式,大陸的人力,土地資源,配合各地不同的氣候,外商的品種、栽培技術、充沛資金與對全球市場之掌握面對此強大的結合企業,台灣花卉生存之機會在於所生產的花卉要能夠合乎以下三條件:一、生長需求為25-35之亞熱帶花卉此種亞熱帶花卉為西方國家所不熟悉,研究資料少,建立之技術也少,因此西方國家的技術優勢不再。二、生長時期在半年以上由於生長期長,無法隨氣候變化而在不同地區種植,必需在固定地區長久種植。大陸之氣候優勢在此不再。三、必需在設施或溫室內栽培以馬拉巴案為例,雖然生長需求在25以上,種植時間超過半年,但是由於可露地栽培,在大陸廣東,海南島龐大的種植面積對台灣已造成衝擊。而需要在設施內長期栽培的文心蘭,或是需要在溫室內栽培的蝴蝶蘭,如果無法掌握亞熱帶的設施栽培技術,就無法有好產品。八十八年的寒冬,廣東、雲南的蘭花死亡株數是以百萬計算,主要原因即是自台灣引進的設施、溫室不適用當地的大氣環境。西方溫室公司所專長的加溫溫室並不適用亞熱帶。大陸年年花錢引入各種外國溫室,因為金錢買不到經驗,其結局與臺灣十餘年前大量引進外國溫室之結果相同。

台灣花卉產業的生存荷蘭人於非洲的玫瑰花溫室栽培故事只是一個典型案例,說明企業如何尋找最有利之立基。美國人到中美洲,到大陸廣東、雲南。日本人將冬季菊花自琉球轉移至大陸浙江。花卉產業的流動化、自由化與國際化,已自一些個案逐漸成為通例。在此大環境下,花卉產業何去何從?此問題之解答有幾種:第一種是沿襲傳統。一面要求政府持續的補助與救濟,一面希望政府以檢疫等非關稅方式設限。不幸地,許多業者仍是抱著如此態度,這種方式只是延長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第二種是延用傳統生產方式,但是將生產地移向工資低廉,土地廣大的海外地區,而且以語言相通的大陸為主。此種方式與目前工業出走完全相同,但是茶葉、鰻魚、香菇等農產品的最後結局清楚地告訴業者,如果無法掌控競爭優勢,當生產地開始有能力生產同品質的產品,此時期也是台商撤退的時期。工業界仍有企業留在台灣,持續經營而不畏懼挑戰,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改進。花卉產業如何生存,工業界已有實例與模範。以蝴蝶蘭為例,如何提高出成率已減少中間損失?如何做好內部管理以減少病蟲害?如何提高肥培效果以掌握產期?如何加速分生苗量產而不變異?這些問題都需要再努力。以文心蘭為例,未來外銷以切花為主,或是以盆花為主?如何自粗放之簡易設施栽培轉變為四季皆有產品出售之溫室生產。採收後作業如何簡化,減少作業次數?如何徹底燻蒸以去除蟲類?關於文心蘭生產仍有許多必需努力之工作項目。

結語一個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句話不只是道德格言,而且可推展至各行各業。在即將參加世貿組織,在面對大陸的花卉產業,台灣花卉產業何去何從?有人易地生產,有人祈求補助,也有人將生物技術視為仙丹妙藥,認為只要進行生技研究就一了百了。花卉產業真正的對手仍是國內自己。如何調整生產本質,如何確認生產作物?如何提高生產力?這些問題之求解在於自己,而最可能毀掉台灣花卉產業也是來自內部。在國際競爭時間已緊迫之下,國內花卉產業是否完成了準備?

 

玫瑰苗

 

另外,插穗主要選用三年生玫瑰植株的分生枝條(帶鬚根,移植后鬚根的恢復情況與成活率成正比)。苗枝粗壯、品質優良。成苗均有分枝,根系發達,生長力強,株高:160-180mm, 莖粗:8-10mm,根冠:18-20mm.苗齡:80

 

栽種要求:行距25-30cm,株距15-20cm米,畝栽6000-6500棵為宜,種苗根須以上留枝桿10-12公分。穴深6-8公分,苗木呈45度角斜埋入土。枝條地上部分留6-10公分即可,過長則蒸騰作用過甚不利於根部發育影響成活率。目前玫瑰花的栽植多半都是以扦插苗為主,大多花農多年來都了習慣用扦插苗栽培玫瑰切花,但近年來隨著玫瑰切花市場的需求量加劇,也有少部分地區花農開始種起了嫁接苗,究竟扦插苗好還是嫁接苗好呢?這引起了很多花友的極大興趣,帶著這一疑問筆者走訪了雲南綠信花卉玫瑰苗基地的生產技師周偉先生,對這一問題得到了細緻解答,以下列出兩者本質上的區別: 1、玫瑰扦插苗由於是直接用玫瑰品種的母本作為插穗,所以其保持母本性狀較為完全恆定,生長較快,抗病強,開花快而早,產量高,種植技術要求不高,並且成本也較低,目前市面上優質的玫瑰扦插苗幾毛錢即可買到;第二就是方便水肥管理。其缺點是隨著植株的老化產量會有所降低,不能持久。但對於花農來說,長久的玫瑰植株似乎並不是重點,鮮花市場的不確定因素、較低種植成本、扦插苗可自產自用、換株也極為方便等因素就決定了花農們對扦插玫瑰苗的極大熱情。2、玫瑰嫁接苗:是以薔薇為砧木,玫瑰品種母株當年腋芽為插穗嫁接培育成的玫瑰種苗,薔薇具有枝條長、粗壯、與玫瑰親和力強、皮層易剝離等特點,所以嫁接成活率高,生長也較快,其種苗優點不亞於扦插苗,並且較為持久,其使用壽命遠大於扦插苗。但通常情況下由於玫瑰嫁接苗生產過程中頭年扦插薔薇、次年嫁接、到秋後出苗的育苗方法周期長、土地的年收益低,並且人工費用高浪費原材料,致使成本較大,並且作為普通花農來說生產鮮花大多沒這個必要。近年來,雲南花卉整個鮮切花市場中玫瑰的生產用苗也基本都是扦插苗,作為較大的玫瑰苗基地-綠信花卉種苗基地、小王家營等目前都不自主生產銷售嫁接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