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cuJK7Nzgg&NR=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pZHSszwgU&NR=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A2%E5%BC%B9


氫彈(又稱熱核武器),核武器的一種。主要利用同位素)的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來進行殺傷破壞。就其原理來說,它並不是“純淨”的聚變核武器;確切的說,它應該叫“三相彈”,裂變引發聚變,聚變釋放出的中子誘發出更劇烈的裂變。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空前絕後的威力——人類所製造破壞力最大的爆炸裝置就是一顆叫做“沙皇炸彈”(代號「伊凡」)的氫彈,其原有設計擁有一億噸TNT當量,但基於種種考慮,其實際製造當量約為5000萬噸。1949年9月蘇聯原子彈爆炸實驗成功,使美國大為震驚,從便於戰略考慮必須製造出威力更大的炸彈1950年1月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研製氫彈。氫彈的研究工作由匈牙利籍的科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領導,利用原子彈促進爆炸時產生的高溫,使氘發生聚變反應。1951年5月氫彈原理試驗準備工作就序,試驗彈代號“喬治”,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試驗場進行。達62噸的極其笨重的試驗裝置放在60餘米的鋼架上,裝置以液態氘作為核聚變裝料,並有冷卻系統使氘處於極低溫。試驗證明爆炸威力大大超過原子彈。1952年11月1日又一個氫彈試驗裝置“邁克”在太平洋的恩尼威托克島上爆炸。該裝置高6米,直徑為1.8米,重達65噸,看上去像個大暖瓶,爆炸威力達1000萬噸TNT當量。相當於廣島型原子彈的500倍。“邁克”體積比一輛載重汽車還大,它必須裝有笨重的製冷系統,這樣的裝置飛機導彈都無法運載,沒有什麼實戰價值。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其方案是採用的一種同位素鋰─6和氘的化合物──氘化鋰作核燃料。氘化鋰是固體,不需冷卻壓縮,製作成本低、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運載。這種氫彈稱為“乾式”氫彈,所以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1954年,美國的第一顆實用型氫彈在比基尼島試驗成功。隨後英國1957年5月)擁有了氫彈。中國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30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獲得成功。法國1968年8月)也擁有了氫彈。



  1. 彈體總重量;27公噸
  2. 彈體總長度:8
  3. 彈體總直徑:2米。
  4. 試爆日期與時間:1961年10月30日早上11時32分(莫斯科時間)。
  5. 試爆地區: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米圖西喀灣(Mityushikha Bay),鄰近蘇闊諾斯岬(Cape Sukhoy Nos)與D-2測試場(test field D-2)。
  6. 試爆地點:北緯73.85°,東經54.50°。
  7. 試爆方式:傘降式空投。
  8. 釋放高度:10,500m的高空。
  9. 引爆秒差:188秒。
  10. 引爆高度:4,200m的高度。
  11. 引爆方式:經由氣壓傳感器傳感到設定高度時自動引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11/1/d5756.htm



1952年11月1日
美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49年9月23日,蘇聯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對美國朝野震動很大,美國空軍原以為蘇聯只有到1952年才有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



美國科學家泰勒認為這是動員政府製造氫彈的極好機會,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亞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輻射實驗室的勞倫斯、化學家拉蒂默和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阿爾瓦雷斯(他們都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工作),於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會,詳細討論了氫彈的製造問題,充分估計了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給氫彈製造帶來的困難。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規方法根本算不出來。對氫彈複雜裝置的每一個步驟都要作出驚人的次數的精確運算,以測定它對炸彈內部數以百萬計的細小部件的影響,但人的大腦難以應付。第二,需要有幾百萬度高溫才能引爆氫彈,投向廣島的那種原子彈不適用,需要製造一種專門原子彈作引爆物,這勢必將影響美國原子彈的生產能力。第三,氫彈的真正炸藥是氫和氫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裡並不存在而且衰變很快。只有在一種專門設計的重水反應堆裡,通過鈾和中子核反應才能產生氖。然而氫和氖在常溫下都是氣體,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須保持近乎絕對零點,即攝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龐大的製冷設備。


他們決定尋找製造氫彈的支持者,他們找到的第一位強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國海軍預備役少將劉易斯-斯特勞斯,他是原子能委員會5個理事中的一個(其餘4個都反對) 。他們還在爭取改變其他人的看法。如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主席麥克馬洪參議員、國務院政策規劃室主任保羅-尼采、國防部長路易斯-約翰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泰勒他們堅持說,美國的威望依賴於美國的技術優勢,如果蘇聯人製造了第一顆聚變炸彈,美國就會丟臉。通過遊說,泰勒在政界和軍方找到了支持者。 1950年1月13日,奧馬爾-布雷德利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名義,提出要製造氫彈。這個月,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出籠。在布雷德利作出決定後第四天,從英國傳來有利於氫彈製造者的消息,英國核科學家富克斯被指揮犯有叛國罪,理由是他將核技術出賣給了蘇聯。這一事件意味著蘇聯將與美國展開競爭,因而更加強了美國政府製造氫彈的決心。 1月31日,由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約翰遜和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利連撒爾組成三人特別專設委員會,研究是否製造氫彈問題。在表決中,反對製造氫彈的利連撒爾被擊敗。當天下午,杜魯門總統宣布了製造氫彈的決定。


杜魯門的決定,遭到以美國科學界三巨擘--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和哈佛大學校長詹姆斯-科南特為中心的科學家的強烈反對,美國科學家協會抨擊政府表面上用緩和來尋求和平,實際上是依賴於炸彈的破壞力。在康奈爾大學的漢斯-貝提領導下,12名美國高級物理學家發表了一份號召書,指出:“我們認為不管一個國家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它都無權使用這種炸彈。這種炸彈已非戰爭中使用的一種武器,而是滅絕整個人類的手段。”愛因斯坦散發了一份舉世矚目的聲明,指出氫彈因其放射性有可能一舉毀滅一切生命,這位偉人認為,“用全面武裝達到軍事安全的思想在戰爭技術現有的水平下乃是一種可悲的幻想。”他覺得,軍備競爭已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奧本海默和科南特要求辭去總統的總顧問委員會的職務,由於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反對製造氫彈,後來竟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政治迫害。


原子科學家們的強烈反對,並沒有阻止美國政府繼續製造氫彈,隨著時間的推移,製造技術的難關也在一一突破,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許多持反對態度的美國科學家轉而參加氫彈的研製工作。這樣,研製進程加快了,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應堆,它們不僅能生產普通原子彈需要的钚,而且也能生產氫彈所需的氖。將過去的原子彈作了重大改進,發展了能引爆氫的一種新型原子彈,1951年春,計算機專家約翰-馮-諾伊曼研製成功了一種新型“高速電子數字計算機”,解決了熱核炸彈的特殊數學問題。也在這個時候,斯但-烏蘭姆和泰勒解決了氫彈的引爆問題。這年5月,美國製造了以原子彈為點火裝置的氫彈。次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埃盧蓋拉布小島首次爆炸試驗成功。美國在1952年11月試驗的氫彈採用的是液體重氫和三重氫的“溫式燃料”。這種氫彈體積龐大,難以實用,後來,第一顆“乾式”氫彈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製成功。 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畢基尼島上又試驗成功,它的威力相當於1千5百萬噸TNT火藥,是投到廣島原子彈威力的750倍。由於這個氫彈外側覆蓋一層鈾,外側鈾在爆炸的時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為放射性微塵--“死灰”,它可以飛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氫彈的第一批犧牲品又是日本人,當時在離爆炸中心200公里處,有一艘名叫“福龍丸”的日本漁船正在作業,由於受到放射性塵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後,其中1人死亡,其餘的成了殘廢。


艾森豪威爾在1953年1月,許諾使用戰略武器“光榮地結束朝鮮戰爭”的支票換取選票,當上了美國總統。他上台後,變本加厲地推行前總統的國防政策和戰略方針,1954年春,美國連續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固態氖化鉀為聚變材料的氫彈。在這一連串的爆炸聲中,泰勒成了紅極一時的人物。這位於1908年出生於布達佩斯的核科學家由此被人稱為“氫彈之父”。




http://www.stnn.cc:82/china/200911/t20091105_1173113.html


 最近我讀《參考消息》,看到上面講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麼,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並沒學到什麼創新的東西,很一般化。後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學風瀰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裡,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裡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裏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我記得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我的老師馮·卡門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思想,美國人叫“good idea”,這在科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沒有創新,首先就取決於你有沒有一個 “good idea”。所以馬上就有人說:“卡門教授,你把這麼好的思想都講出來了,就不怕別人超過你?”卡門說:“我不怕,等他趕上我這個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遠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裡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


  我本來是航空係的研究生,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系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論、核技術,連原子彈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這個大權威,講遺傳學,我們中國的遺傳學家談家楨就是摩根的學生。化學系的課我也去聽,化學系主任L·鮑林講結構化學,也是化學的前沿。他在結構化學上的工作還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前我們科學院的院長盧嘉錫就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進修過。L·鮑林對於我這個航空係的研究生去聽他的課、參加化學系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幾歲,我們後來成為好朋友。他晚年主張服用大劑量維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醫學界的普遍反對,但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和整個醫學界辯論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劑量維生素,活到93歲。加州理工學院就有許多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於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麼。沒有這種精神,怎麼會有創新!


  加州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過去我曾講過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加州理工學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時,我們這些搞應用力學的,就是用數學計算來解決工程上的複雜問題。所以人家又管我們叫應用數學家。可是數學系的那些搞純粹數學的人偏偏瞧不起我們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兩個學派常常在一起辯論。有一次,數學系的權威在學校佈告欄裏貼出了一個海報,說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講理論數學,歡迎大家去聽講。我的老師馮·卡門一看,也馬上貼出一個海報,說在同一時間他在什麼地方講工程數學,也歡迎大家去聽。結果兩個講座都大受歡迎。這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裡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今天我們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怎麼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們火箭小組的頭頭馬林納就是一邊研究火箭,一邊學習繪畫,他後來還成為西方一位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馮·卡門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你比我強。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唸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於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後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


  像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光是為中國就培養出許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家楨、郭永懷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學院出來的。郭永懷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他也是馮·卡門的學生,很優秀。我們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我發現他聰明極了。你若跟他談些一般性的問題,他不滿意,總要追問一些深刻的概念。他畢業以後到康奈爾大學當教授。因為卡門的另一位高才生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懷,邀請他去那裏工作。郭永懷回國後開始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我們一起開創中國的力學事業。後來搞核武器的錢三強找我,說搞原子彈、氫彈需要一位搞力學的人參加,解決複雜的力學計算問題,開始他想請我去。我說現在中央已委託我搞導彈,事情很多,我沒精力參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薦一個人,郭永懷。郭永懷後來擔任九院副院長,專門負責爆炸力學等方面的計算問題。在我國原子彈、氫彈問題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飛機失事犧牲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批有創新精神的人把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搞起來的。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麼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於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


  我在加州理工學院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國以後,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的發展。


  我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向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學習它的科學創新精神。我們中國學生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的,回國以後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涂元季  顧吉環  李  明整理)


w 第贰次世界大戰中後期,錢學森已是美國最頂尖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與火箭技術專家。他的導師馮·卡門說,錢學森的研究成果為美國航空工業和火箭技術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原動力”。美國軍方同樣盛贊錢學森的工作,認為他對盟軍在第贰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美軍航空母艦和太平洋小島短跑道上軍用飛機和重型轟炸機配備的火箭助推器,是錢學森的科研傑作之壹。

  在麥卡錫主義控制美國的年代,錢學森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因為被懷疑是共產黨,他的參與國家機密研究的資格在1950年被取消了。在他打定主意回國的時候,美國移民和歸化局的回答是:禁止離境。隨後他被指控隱瞞自己的共產黨身份,橫遭逮捕,甚至被判驅逐出境。

他在美國的最後幾年形同軟禁。在秘密發給國內聯系人的信中,他說自己“無壹日、壹時、壹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1955年錢學森回到祖國。幾個月後,他向中央提交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

  1966年,中國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試驗,震驚世界。

  僅用10年時間,錢學森開創的中國導彈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68年,錢學森編制了“我國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拾年規劃”。兩年後,中國發射第壹顆人造衛星。

  1989年,國際技術與技術交流大會在美國召開,大會授予錢學森“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

  美方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都被他拒絕。“美國政府如果不公開給我平反,今生今世決不再踏上美國國土。”

  1991年中共中央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壹級英雄模范”獎章。

  2008年,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與日、美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是錢學榘的兒子。錢學榘是錢學森的堂弟,他是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家,曾經擔任美國波音公司總工程師。

  錢永健的哥哥錢永佑是神經生物學家,兄弟倆都在拾幾年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錢家大約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僅無錫錢家便出了10位院士和學部委員——台灣中研院院士錢穆,中科院院士錢偉長、錢鍾韓(錢鍾書堂弟)、錢臨照、錢令希、錢逸泰以及江陰錢保功,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錢穆長女)、錢鳴高,中科院學部委員錢俊瑞。

  他們都是伍代時期吳越國國王錢鏐的後代。錢學森是錢王第叁拾叁世孫。

  錢鏐祖孫叁代、5位國君,以其卓越治理,使吳越國富甲江南。

  錢镠的33個兒子多半被父親派往江浙各州,錢氏家族很快繁衍開來。據民國年間編撰的《錢氏家乘》記載,國內有跡可循的錢氏宗脈有100多支。

  自錢王開始,錢家歷朝歷代皆有俊傑,很多狀元,無數進士。日本學者池澤滋子曾對錢鏐家族文人群體的形成和成就做過深入研究。乾隆進士錢大昕被陳寅恪推為“清代史家第壹人”。

  更令人驚奇的,是近代錢家的人才“井噴”——

  錢穆,近代中國最重要思想家之壹,他捍衛的是中華民族傳統中的精粹;

  錢玄同,“伍肆”新文化運動猛將,反對文言文,力倡白話文,鼓吹民主和科學;

  錢鍾書,他的《管錐編》和《圍城》在他活著的時候已成為不朽之經典;

  錢學森,兩彈壹星總設計師,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防力量……

  同樣令人驚奇的,是錢氏家族的傑出父子檔: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叁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錢學榘、錢永健父子……

  《錢氏家訓》中有這樣壹句——“利在壹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這,或許正是錢氏家族為這個國家供應了眾多巨匠的核心驅動力。

  2008年6月,“吳越錢王與長叁角繁榮主題報告會”在杭州臨安舉行,錢學森在賀電中說,“我們的先祖,他的政績只是‘致富壹隅’,而我們的後人的事業,是使整個中國繁榮富強。老祖宗地下有知,是會高興的。”


唐宋之間,有過壹個伍代拾國的奇局,歷時56年。按照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的說法,叫做“群盜割據”時期。當時最苦最亂的,是伍代更迭的中原地區,而在南方,浙江壹帶的吳越國、福建壹帶的閩國則是壹番太平景象。

  吳越國的國君叫錢鏐,生於唐末的宣宗六年(公元852年)。鏐,意指美好的黃金。據說他初生時相貌丑陋,哭聲很怪,他爸爸錢寬認為不祥,想把這孩子丟到屋後的井裡,幸虧阿婆不許,留下壹條小生命,所以錢鏐小名“婆留”,這口“婆留井”,至今還在臨安。

  中華民族的祖先原先都沒有姓。公認的共同祖先是壹世祖少典氏(也叫神農氏),贰世祖是黃帝;到了第拾世,有個人叫篯鏗,在商朝、周朝都做官,還是有名的大壽星,被奉為彭姓的祖先“彭祖”,他的第11個兒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陝西西安)任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以官職為姓氏,成了最早姓錢的人——這是3100年前的事。

  錢氏發源在陝西,宋元以降,家族逐漸遷移到廣東、肆川、安徽、湖南等省。

  從少典氏到錢鏐的爸爸錢寬,歷經80代,這80代人被錢氏家族奉為遠祖,其中傳說多、史料少;從錢鏐開始,歷史上多有記載,如《全唐書》、《吳越書》等。

  錢鏐祖孫叁代、5位國君

  錢鏐小時候,家裡沒錢,所以他中途輟學,16歲就去販私鹽(當時販私鹽10斤以上即為死罪)。他練過武,別人挑壹百斤,他能挑兩百斤。21歲加入鄉團董昌的部隊,被提拔為偏將,後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最高做到鎮東、鎮海節度使,得到過唐僖宗欽賜的“金書鐵券”——相當於“免死金牌”,據說可免本人九死、子孫叁死,現存中國國家博物館。

  杭州師范大學吳越錢氏家族研究所負責人李最欣說:“跟同時代許多昏庸君主相比,錢鏐的資質顯然高壹籌。”他經歷了唐朝的覆滅,親歷了群盜如毛、軍閥割據、百姓遭殃的亂局,所以當他成為吳越國國君時,實行了壹套“保境安民”的政策。

  拾萬軍隊保衛邊境,境內則發展經濟——他的皇後與妃子都在家鄉帶頭植桑養蠶種茶。他在位第4年開始興修水利,錢塘江海塘工程緩解了杭嘉湖平原民眾每年飽受的洪災之苦,至今還在發揮作用。

  在上海錢氏聯誼會的長桌上,有壹方小小的屏風,上面雕刻著錢鏐祖孫叁代、5位國君的頭像。這5位,以86年的太平治理,使吳越國成為遍地烽煙、“最黑暗的”伍代時期國力最強地區之壹——蘇東坡所謂“民至老死,不知幹戈”;杭州府的富庶繁榮程度也超過蘇州府和會稽府,躍居江南第壹。研究錢氏家族史22年的錢鎮國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壹石(大約60公斤)米才50文錢,國庫裡有10年存糧,且有3年不向老百姓征稅;杭州的人口也由隋代的1.5萬余戶,增至伍代時的10萬余戶。

  “所以有人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錢鏐是奠基人。”錢鎮國說。

  近代杭州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凡有地方最高長官到任,必去清波門外柳浪聞鶯公園內的錢王祠走壹走,他們要瞻仰的,是善政的遺澤。而錢王祠乃至臨安錢王陵園內,也留下無數前來尋根問祖的後人身影。

  人才輩出

  史料載,錢镠有妻室6房,33個兒子。他的兒子們,多半被父親派往江浙各州做官,這樣,錢氏家族很快繁衍開來。據清末民初修撰的《長樂錢氏宗譜》載,錢氏宗脈在江浙壹帶有59支;而據錢鎮國的祖父錢文選於民國拾叁年(1924年)編撰的《錢氏家乘》記載,在國內有跡可循的錢氏宗脈有100多支。

1982年中科院遺傳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全國漢族姓氏約3600多個,其中錢姓約占0.22%,估算為264萬人,排在第89位;近年最新數據已退至96位。錢鎮國解釋說:“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得越少。”

  錢鏐雖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學,在家族中樹立榜樣,因此王室學風極盛。他對後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經常讓孩子們誦讀經典。吳越國“納土歸宋”後,子孫中出了許多文學家、藏書家、醫藥家。

  日本學者池澤滋子曾對錢鏐家族文人群體的形成和成就及其對北宋和後世文壇的影響做過深入研究,其中提到錢儼、錢顯、錢起等人。

  錢鎮國說,歷朝歷代,錢家出舉人進士無數,狀元也有不少。宋代錢昆,官至秘書監;明代錢福,殿試和禮部廷對都名列第壹,後任翰林院編修;錢士開是萬歷年間殿試第壹名,後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明末清初,文學大家錢謙益也是萬歷年間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清朝乾隆年間,出了進士錢大昕,他於音韻訓詁多有創見,長於校勘考訂,著有《廿贰史考異》。史家陳寅恪說,錢大昕的治學“精思博識”,“為清代史家第壹人”。到了康熙朝,錢名世為壹甲進士,後任翰林院侍講。此外,清代著名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錢儀吉,書畫家錢灃、錢陳群,書法家錢坫,畫家錢杜,篆刻家錢松,詩人錢魯斯等等,都是錢王後裔。


ww.stnn.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的頭像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TTCKMC 台灣蔡大川 六美生技 中草藥 組培工廠 蝴蝶蘭組培教學(From1984).全年生產 管理 瓶苗 幼苗 專門外銷!!!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