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1059
推動台灣植物種苗病毒驗證體系現況與展望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助理 楊憶華 防檢局植物防疫組技正 陳保良 一、前言 台灣地處亞熱帶,終年溫暖多雨,造就了台灣農業生產的多樣性,物種不僅豐富且全年皆可繁衍,但也因地理環境的關係,農作物的生產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害,每年農友為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而大量噴施化學藥劑,期增加收穫時的收益。然而,化學防治不但使生產成本提高,同時也破壞生態環境,鑑此,農政單位近年來積極推動非農藥防治之應用,降低農藥的使用量,以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衛生。而非農藥防治法最簡單之對策即全面栽種健康種苗,排除已帶病的種源,降低病原菌在田間的密度,而減少病害的發生率。 種苗為農業生產的根本,其優劣與作物生產有密切的關係,栽植優良之種苗,縱然不需改變栽培技術,也能提高產值,但若無健全的種苗管理制度,作物易遭受莫大的損失。因此各先進國家,皆將健康種苗管理制度列為重要的防疫措施。 二、先進國家推動現況 目前全球健康種苗制度皆參考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簡稱ISTA)之國際種子檢查規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Seed Testing)進行檢查程序。另外,歐洲暨地中海地區植物保護組織(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簡稱EPPO)也針對28種無性繁殖作物種苗建立健康種苗檢查制度,並核發檢疫證明及種子檢查相關證書,確保植物從苗期到生產行銷整個流程之健康狀態,以提升作物在國際間之競爭力。 荷蘭是另一個極為重視健康種苗繁殖體系的國家,該國於1930年代成立專職的種球檢查實驗室,協助農民栽植健康無病毒的種球,也協助檢查種球病毒感染率,並訂定分級標準制度。荷蘭除了設有球根花卉檢查中心(Dutch Flower Bulb Inspection Service)之外,另設有荷蘭園藝作物檢查服務中心(Naktuinbouw),此為一獲得荷蘭政府授權之機構,專責其他花卉健康種苗檢查之工作,約可進行80種不同花卉病毒檢查及品質認證,並核發不同等級的證書。該中心所核發的證書也獲得歐盟的認可,可在歐盟國家內通行。荷蘭健全的花卉生產管理制度,造就了現今荷蘭花卉王國的地位。 三、台灣推動現況 台灣加入WTO後,農作物品質須受國際標準之規範並面對國際間之高度競爭壓力,因此農委會防檢局積極推動植物健康種苗制度,除辦理強制性種苗檢查制度,也參考國外經驗,規劃推動輔導性種苗檢查認證制度,希望藉由市場機制輔導業者採用健康種苗,以降低病蟲害感染率,提升種苗品質及產業競爭力。 為推動繁殖用植物之特定疫病蟲害檢查與證照業相關事宜,農委會於86年召開會議選定馬鈴薯、甘藷、大蒜、綠竹筍、草莓、甘蔗、豇豆、柑桔、香蕉、百香果、文心蘭、火鶴花、彩色海芋等13種作物為推動對象,並委託農委會所屬試驗研究機關及大學院校研究單位開發該些作物之疫病蟲害檢查技術及流程規範。 在火鶴花部分,防檢局依據「植物防疫檢疫法」第九條規定,公告指定為繁殖用之植物種類,並於89年9月1日公告「火鶴花種苗實施特定疫病蟲害檢查作業要點」,實施強制性檢查,未取得合格證書之種苗,不得販售或遷移,以確保火鶴花產業的發展。為強化種苗疫病蟲害管理之輔導,爰於91年3月公告「種苗疫病蟲害驗證輔導要點」,另於92年6月修正公告之,依其規定陸續制定相關驗證作業須知並予以推動。以下就已訂定推動及規劃中的種苗驗證作業分別說明之。 (一)已推動病毒驗證檢定作業之作物種類:
(二)規劃推動病毒驗證檢定作業之作物種類:
除上列作物已草擬驗證作業須知初稿,另外也將推動大蒜、葡萄及彩色海芋等作物之健康種苗體系之運作。 四、檢討及展望 種苗產業具有資本及技術密集、高產值及具國際性等特色,世界各先進國家皆傾力投資於種苗之研究與開發,且種苗重量輕、體積小、運輸方便,因此國際間種苗貿易日漸擴大。台灣地狹人稠,耕地面積有限,加上台灣在傳統育種及高科技基因工程等技術方面都有優秀的研究人員,故適合發展種苗產業,藉由健康種苗的生產強化產業的穩定性。未來,育種學家可以篩選抗病品種為目標,先為健康種苗繁殖體系奠下基礎,病理學者則可致力於開發快速專一性高之病毒檢測方式,明確鑑別病原的種類,此病原之檢測為整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此外,業者及農友應配合政府措施,落實種苗隔離栽培及定期申請種苗健康檢查。政府方面也應擴大訂定施行種苗健康檢查之作物種類,規範各級繁殖圃設置管理、檢查程序及方法,以及認證標準等事宜;也應向業者及農友加強宣導栽植健康種苗之優點,及種植後的田間管理模式,使整個繁殖體系能發揮至最大的效益。 目前防檢局已完成火鶴花、文心蘭、綠竹、豇豆及柑橘5種作物之病毒驗證須知,未來將繼續推動具有高經濟潛力之作物加入植物種苗健康體系。但植物種苗健康體系之建立及推動需要產官學三方的相互配合支持,期望政府推動種苗驗證制度,加上產學間技術的轉移,更能增加作物外銷的實力,提升種苗產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力,為台灣農業開發新契機。 |
讓蘭花飄香國際 - 談蘭花病毒檢測技術與國際接軌
蘭花為我國重要的花卉商品,已列為本會「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其中蝴蝶蘭出口更達台灣花卉外銷產值一半以上。由於蝴蝶蘭係以花色漂亮的品種作為母株,然後利用組織培養法,於培養基中大量繁殖,若母株帶有病毒,則所繁殖之種苗亦帶有病毒,並成為田間或溫室的最初感染源。
蘭花病毒主要以蕙蘭嵌紋病毒( CymMV )與齒舌蘭輪斑病毒( ORSV )影響最鉅,可造成蘭花花色不均、花朵畸形,因而降低商品價值。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農業試驗所及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等單位為防止病毒之傳播與有效提升蘭花品質,積極合作推動健康種苗驗證制度,並確立了各機關權責,種苗改良繁殖場為受理窗口並負責檢查工作,農業試驗所則擔任病毒檢定機關。
未來蘭花市場將面對中國、荷蘭等國家的競爭,以及買方對品質的嚴苛要求,雖然國內少數業者已具備病毒檢測能力,可自行監控品質,但大多數蘭花種苗業者仍需委託官方或學術機關進行檢測。目前,各機關積極研發高敏感度、快速、操作簡便、一次可檢測多種病毒的檢測產品,除可縮短病毒檢測時效外,還需納入國際認證,如此才能使我國蘭花產業在國際間更加有競爭力。
為提升蘭花健康種苗驗證制度的完整性,由種苗改良繁殖場所開發的兩種病毒檢測技術包括血清抗體酵素連結抗體吸附反應( ELISA ),利用儀器讀取顏色的變化作為結果判斷;分子生物技術之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 RT-PCR ),已通過 ISO/IEC 17025:2005 認證(證書編號 :L1982-100122 ),未來重要蘭花親本或輸出苗之健康檢查,可委由該場檢查並出具國際認證之檢測結果報告,有助於國內蘭花業者國際競爭力之大幅提昇。
連絡人:種苗改良繁殖場 袁雅芬、鍾文全
電 話:( 04 ) 25825471
E-mail : cirlly@tss.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