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濬儀器有限公司 液相層析儀 http://www.hplc.com.tw/
北醫發現 牛樟芝含三萜類 具抗腫瘤功效 資料來源:中時樂活2010-10-20 中時樂活 張翠芬/台北報導被稱為台灣國寶的牛樟芝,坊間盛傳具有抗癌功效,台北醫學大學十九日發表研究成果,在老鼠的動物實驗中證實,台灣特有品種牛樟芝可抑制癌細胞分裂,讓腫瘤不再增長,並促使其凋亡,近日將進行人體臨床實驗,做為癌症輔助治療之用。這項由北醫副研發長與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所長鄧文炳教授領導的研究成果,最近登上中草藥國際醫學期刊eCAM,鄧文炳表示,樟芝有非常多種,其中紅樟芝因含高量三萜類化合物,對抑癌效果最為顯著。在小鼠的動物實驗中,每三天餵一百微克的牛樟芝酒精萃取物,即可抑制腫瘤繼續增長,餵食五百微克的萃取物,甚至可讓老鼠身上的腫瘤消失。鄧文炳指出,癌症是一種「趨『炎』附勢」的細胞,在有發炎的狀態下,會不斷茁壯,牛樟芝的成分有抗發炎、抗氧化,可調節免疫作用,但野生的牛樟芝是保育類物種,目前多採人工栽種。為了進一步瞭解牛樟芝的臨床效用,北醫目前已展開國內第一個輔助療法的臨床實驗,了解萃取物對肝癌急性發炎病患是否有抑制發炎的功效。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
癌症治療新曙光 馬偕一號證實有效導致癌細胞死亡台灣醫學研究躍上世界舞台再添佳話!素有「台灣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經過實驗室萃取後的活性化合物,被證實有效導致胰臟癌及白血病細胞凋亡,此結果並已刊登在「活體外毒理學」(Toxicology in Vitro)期刊,同時正申請台灣及美國專利中,可望為難解的白血病與胰臟癌治療帶來新曙光。由馬偕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陳裕仁醫師與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及前國立中醫所周正仁研究員費時六年的研究發現,在台灣森林中特有的野生牛樟芝,將經過實驗室萃取所分離的「去氫硫色多孔菌酸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一號(MMH01)」,作用於治療胰臟癌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以不同劑量及實驗三天後發現的細胞凋亡及有絲分裂風暴(Mitotic catastrophe)過程,發現有令人振奮的效果。陳裕仁醫師表示,胰臟癌因不易發現,病人藥物治療反應效果也不佳,即使手術後病人平均五年存活率也不到7 %,治療上十分棘手;白血病治療方法雖多,卻仍屬復發率高的疾病。但實驗結果發現,以低濃度為例,「馬偕一號」作用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上,第一天抑制率就達45%,第三天更躍升至97%,效果十分顯著;同樣的,對抑制胰臟癌細胞從第一天的18%也提高至第三天的65%,顯見少量的「馬偕一號」即可造成癌症細胞的凋亡。陳裕仁表示,人類癌症細胞的正常分裂過程是分裂出含有細胞核及細胞質的完整細胞,但白血病細胞在經過「馬偕一號」的作用後,會誘發原癌症細胞核分裂而細胞質未分裂的「有絲分裂風暴」現象,這是癌症細胞分裂失序而壞死的前兆。經由淡水院區醫學研究部共同實驗室的結果發現,「馬偕一號」作用在正常細胞時並無顯著毒性反應,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亡而導致白血球指數降低,顯示「馬偕一號」極有潛力成為標靶治療藥物。實驗團隊的張東柱博士,是全球第一位發表牛樟芝科學報告的學者;周正仁研究員亦曾發表牛樟芝活性成份之研究,兩者均是國內研究牛樟芝的翹楚。1995年張東柱博士即將牛樟芝命名為Antrodia Cinnamomea,並歸屬於多菌科薄孔菌屬。張東柱表示,坊間對於牛樟芝一直存在神化的效果,事實上牛樟芝的活性成份功效,必須在高科技的實驗室中分離萃取才能得到珍貴的活性化合物,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直接烹煮食用就有治療效果;因此,該項研究成為全球重要的治癌新發現,並不擔心會造成國內的牛樟芝生態的浩劫,呼籲民眾能夠理性看待學術表現上的意義。周正仁也表示,野生牛樟芝是經過以水及酒精兩道萃取程序,同時取用以乙酸乙酯分離後形成的萃取物,透過質譜儀及核磁共振等儀器的處理才進入製程程序,這些複雜而繁鎖的實驗室萃取過程耗費近半年的時間,的確不是外界想像直接上山採集烹食那麼簡單;目前牛樟芝已漸朝向人工培育方式發展,未來一旦培育技術純熟,並可廣泛應用在醫學上,相信是癌症治療的一大福音。該項結果已在去年四月刊在世界毒理學期刊排名前1/3的「活體外毒理學」期刊,而台灣與美國的發明專利亦同時申請中,陳裕仁醫師並獲邀參加EPS全球癌症論壇會議,顯見此項研究對腫瘤醫學的發展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現階段除了已找到生物機轉之外,下一步即可望進入動物實驗,並預計在二年內完成動物實驗計畫,未來運用在臨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胰臟癌治療,開發為新穎的抗癌藥物,將是劃時代的醫療新技術的重大突破
牛樟芝純化成分
體外試驗抑癌(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010/05/19 日電)
馬偕醫院和行政院農委會研究人員發現,牛樟芝中的「去氫硫色多孔菌酸化合物」,體外試驗能夠抑制胰臟癌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癌細胞現已申請專利,準備動物試驗。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今天指出,他以不同劑量做試驗,實驗 3天後,發現此一成分具有促使癌細胞凋亡、破壞癌胞細胞有絲分裂複製的作用,但無損於正常血球細胞的功能。陳裕仁以胰臟癌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藥物標的,是因為胰臟癌不易發現,現有藥物療效不佳,即使手術後病人平均 5年存活率也不到7%,治療上十分棘手;至於白血病治療方法雖多,卻仍屬復發率高的疾病。實驗所使用的「去氫硫色多孔菌酸化合物」被命名為「馬偕一號」,是由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發現,存在野生的牛樟芝中,特殊人工裁培的牛樟芝菌絲體及子實體中,也有這個成分。陳裕仁說,直接煎服牛樟芝,並不能達到同樣的抗癌作用,因為實驗人員是歷時半年的純化分離等繁複手續,去除對正常細胞有害的物質,並以活性測試、高效液相層析儀檢驗,才獲得珍貴的「馬偕一號」。牛樟芝素有「台灣紅寶石」之稱,馬偕等研究人員認為,牛樟芝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直接烹煮食用就有療效,希望民眾能夠理性看待學術研究成果,而不要助長盜採野生牛樟芝,造成生態浩劫。這項研究結果已於去年4月刊在「活體外毒理學」期刊,而專利成分、純化分離技術的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亦同時申請中。擊退白血病、胰臟癌 牛樟芝抑制癌細胞!「台灣紅寶石」牛樟芝現今被證實能夠抗癌!馬偕醫院團隊從牛樟芝中萃取化合物,發現可以有效打擊胰臟癌及白血病,且 3天即可有效抑制癌細胞,而這種特殊成分只存在台灣本土的牛樟芝中,目前已申請專利,預計2年後開始研發藥品,為癌症病患帶來一線曙光。一塊手掌大小的牛樟芝,市價高達一萬塊,過去被坊間視為抗癌聖品,但始終未經證實。因此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醫所研究員周正仁費時 6年的研究,將台灣特有的牛樟芝,經過實驗室萃取分離出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一號」。 陳裕仁表示,實驗發現,使用低濃度的馬偕一號,作用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上,第一天抑制率就達
45%,第三天更躍升至 97%;對術後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 7%,號稱最頑強的胰臟癌抑制率,則是從第一天的18%提高至第三天的65%,且皆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任何傷亡。另外,實驗團隊中張東柱博士,是全球首位發表牛樟芝科學報告的學者,早在1995年他就將牛樟芝命名為AntrodiaCinnamomea,並歸屬於多菌科薄孔菌屬。張博士說,坊間對於牛樟芝一直存在神化的效果,但它的活性成份須經萃取才能得到活性化合物,「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直接烹煮食用就有治療效果」。無論如何,現在馬偕團隊已為醫界跨出一大步,團隊也將進一步採用動物實驗,測試注射的毒性、效果,預計 2年內完成,未來可望開發抗癌藥物,造福更多病患,大力提升全球醫療技術。(新聞來源:東森新聞)You Tube 中是新聞報導(中時電子報)最新!醫學證實 牛樟芝助治胰臟癌 網址: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cate-cnt.aspx?cid=9&nid=31652台灣醫療團隊發現,牛樟芝未來可望成為全新抗癌利器!馬偕醫院、行政院農委會及前國立中醫所研究員費時六年,從素有「台灣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萃取出活性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一號(MMH01)」,實驗室研究發現,這種物質可殲滅頑強的胰臟腺癌細胞、白血病細胞,以全新機轉讓癌細胞如氣球般脹大、凋亡,且不會傷害正常細胞。參與研究的學者包括馬偕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陳裕仁醫師、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張東柱博士及前國立中醫所周正仁研究員,結果已刊登在「活體外毒理學」(Toxicology
in Vitro)期刊,同時正在申請台灣及美國專利。陳裕仁醫師表示,實驗室中所用的牛樟芝菌種是台灣森林特有的野生牛樟芝,在實驗室裡以無菌培養方式栽培出單一菌種牛樟芝,再經實驗室萃取、分離出二十多種物質,發現其中的「去氫硫色多孔菌酸化合物」可以抗癌,便將這種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一號」。張東柱博士說,每一公斤的牛樟芝只能萃取出大約○·五公克的化合物,萃取、分析過程非常耗時。研究人員讓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接觸低濃度「馬偕一號」,第一天抑制率就達四十五%,第三天更躍升至九十七%,效果十分顯著;這種化合物對抑制胰臟腺癌細胞也有效果,第一天抑制率為十八%,第三天增加到六十五%,顯見少量的「馬偕一號」就可造成癌症細胞凋亡。陳裕仁醫師解釋,「馬偕一號」會啟動癌細胞不正常分裂,白血病細胞經「馬偕一號」作用後,原癌症細胞核會不斷分裂,但細胞質還是維持原狀,這現象稱為「有絲分裂風暴」,是癌細胞壞死前兆,癌細胞會像氣球般脹大,最後破裂凋亡,正常細胞卻不會受影響。醫師也提醒,牛樟芝還有其他成分,有些成分可能引起毒性反應,民眾不宜自行濫用。醫師解釋,胰臟癌不易發現,等出現黃疸、腹痛等症狀往往已是癌症末期,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也不是很好,手術後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不到七%,治療十分棘手;而白血病治療方法雖多,卻仍屬於高復發率疾病。而這項研究下一步可望進入動物實驗,預計二年內完成動物實驗,期待未來可為白血病與胰臟癌治療帶來新曙光。【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馬偕醫院及農委會耗時 6年研究,發現台灣特有野生牛樟芝萃取出的「去氫硫色多孔菌酸化合物」,能導致胰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癌細胞死亡。研究團隊已申請專利,預計兩年內能完成動物試驗。馬偕醫院特別將此化合物命名為「馬偕一號」。儘管體外試驗效果明顯,但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提醒,此化合物須在高科技實驗室裡分離萃取,並非直接烹煮食用就有療效。不只如此,他說,研究過程還發現,有些成分對正常細胞甚至有毒性。研究團隊實驗發現,以低濃度馬偕一號滴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細胞上,第一天的抑制度就達45%,第三天更增至97%;而胰臟癌細胞,抑制率也從第一天的18%,到第三天可達65%。陳裕仁說,馬偕一號作用在胰臟癌細胞上,會導致細胞凋亡,且短短三天就可看到明顯效果,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不只癌細胞會凋亡,還會出現有絲分裂風暴,即癌細胞分裂失序,細胞質不分裂,細胞核卻持續分裂,以致細胞脹破死亡。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活體外毒理學」期刊上。至於為何選擇胰臟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研究對象,陳裕仁說,是因為胰臟癌不易發現,治療後效果也不佳,即使手術,病人五年平均存活率也不到7%;而白血病,治療方法雖多,復發率也高。陳裕仁說,雖然研究發現,此化合物對正常細胞沒有傷害,但真正機轉還要進一步研究。下一階段,陳裕仁將進行動物試驗,預計兩年內應可完成。【2010/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野生牛樟芝價格不菲,被坊間視為抗癌的靈藥。馬偕醫院和行政院農委會研究人員發現,從牛樟芝萃取分離出的化合物「馬偕 1號」,實驗發現可讓胰臟癌、白血病的癌細胞凋亡。預計2年內完成動物實驗,希望未來能開發做為標靶藥物。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博士張東柱、前國立中醫所研究員周正仁費時 6年研究,將台灣特有的牛樟芝,經過實驗室萃取分離出化合物,命名為「馬偕1號」。
陳裕仁19日指出,實驗發現,低濃度的馬偕 1號,作用在白血病細胞或胰臟癌細胞, 3天後即可造成癌細胞凋亡,但對正常細胞沒有顯著毒性反應。陳裕仁以胰臟癌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藥物標的,是因為胰臟癌不易發現,現有藥物療效不佳,即使手術後病人平均5年存活率也不到7%,治療上十分棘手;至於白血病治療方法雖多,卻仍屬復發率高的疾病。目前馬偕1號已進入動物實驗,測試注射的毒性、效果,預計2年內完成。這項研究結果已於去年4月刊在「活體外毒理學」期刊,而專利成分、純化分離技術的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亦同時申請中。 牛樟芝素有「台灣紅寶石」之稱,研究人員認為,牛樟芝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直接烹煮食用就有抗癌療效,希望民眾能夠理性看待學術研究成果,而不要助長盜採野生牛芝,造成生態浩劫。記者:洪玲明 攝影:蕭應強 顏睿陞 台北 報導 講到牛樟芝,坊間許多產品,都宣稱可養生、可抗癌,價錢自然居高不下。不過現在醫界實驗研究發現,從牛樟芝萃取出的活性化合物,證實真的可以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和白血病細胞,那是不是市售養生食品也能抗癌呢?學者強調,研究團隊萃取出的活化物,單一成分,純度較高,市售食品所含的牛樟芝成分,沒這麼多,不過能確定的,醫療技術,無疑是空前突破。
販售牛樟芝業者:「牛樟芝就是牛樟木上面的一種腐蝕菌,不是所有的牛樟木都會帶菌。」這是台灣的紅寶石牛樟芝,難得一見,這麼完整,新鮮沒加工的牛樟芝,1兩 就要2萬5。濃縮7倍的膠囊,240顆快8萬,13.5倍的價格更驚人,32萬。就連喉糖,都宣稱含有牛樟芝,能賺錢的都不能放過。業者宣稱,牛樟芝能抗癌,產品不免跟「貴」畫上等號。不過醫界真從牛樟芝中萃取出這白色粉末的活性化合物,證實可以抗癌。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大概 3天內就達到了,以白血病來說,可以(抑制癌細胞)97%、98%,如果是胰臟癌,(抑制癌細胞)接近65%到80%。」實驗結果發現,白血病細胞,細胞核逐漸分裂,接著壞死,相對胰臟癌細胞,抑制率很高,癌細胞會慢慢脹破凋亡。但化合物跟市售養生食品,都是牛樟芝萃取,難不成,吃食品就能擊潰病魔?農委會林試所研究員張東柱:「坊間的大概只有菌絲體,或是子實體去磨粉,所以它(坊間產品)是一個很就是牛樟芝原來很多成分組成的。」光是 1公斤牛樟芝,研究團隊先烘乾,再多方萃取,最後純化,只產出
0.5克,單一成分,純度極高。研究學者說,這種活性化合物,預計2年內完成動物實驗,再開發成標靶治療藥物,讓癌症病患,又添希望曙光。
3天抑制癌細胞 牛樟芝真的抗癌!(華視新聞)被稱為台灣紅寶石的牛樟芝,長期被應用在養生保健上,現在它的功效更進一步,可以對抗癌細胞,農委會和馬偕醫院經過六年研究,證實牛樟芝萃取出來的活性化合物,三天內,就可以有效抑制胰臟癌細胞以及白血病細胞,這項醫療技術突破,獨步全球,預計 2年內完成動物試驗,開發成標靶藥物,將可以造福更多癌症病患。這就是台灣特有的牛樟樹,非常稀少,得向林務局申請才能取得,更珍貴的是這截成一段又一段的牛樟樹上,長出來深紅色不同形狀的牛樟芝。(牛樟芝生技業者吳先生:它顏色會變成橘色,慢慢變成深紅。)牛樟芝的顏色真的很美,被譽為台灣紅寶石,因為牛樟芝討厭陽光和氧氣,得在黑暗的復育室,先植菌後經過一年才能採收,像這樣一塊手掌大小的牛樟芝,市價高達一萬塊,不少生技公司拿來研發成各種養生食品。像這位陳先生六年前罹患鼻咽癌,手上皮膚還潰爛,他說吃了牛樟芝症狀改善很多,牛樟芝真的能對抗癌症嗎?(鼻咽癌患者 陳先生:在表層皮膚來講,完全是潰爛掉,(現在)就是只剩下一個小點。)行政院農委會和馬偕醫院合作,經過六年研究,從牛樟芝中,萃取出最純的活性化合物,取名馬偕一號,這細小的白色粉末,抗癌能力超強。(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裕仁:它對胰臟癌,主要是造成大量的凋亡跟壞死,而且它的時間,大概三天就達了。)不只能抑制胰臟癌細胞,對付白血病細胞也有效,這個成果令人振奮,預計兩年內完成動物實驗,未來將開發成標靶藥物,不過提醒您,牛樟芝要經過純化萃取才有抗癌功效,直接煮來吃並沒有用。華視新聞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005/201005190476975.html
北醫發現 牛樟芝含三萜類 具抗腫瘤功效 資料來源:中時樂活2010-10-20 中時樂活 張翠芬/台北報導被稱為台灣國寶的牛樟芝,坊間盛傳具有抗癌功效,台北醫學大學十九日發表研究成果,在老鼠的動物實驗中證實,台灣特有品種牛樟芝可抑制癌細胞分裂,讓腫瘤不再增長,並促使其凋亡,近日將進行人體臨床實驗,做為癌症輔助治療之用。這項由北醫副研發長與生醫材料暨工程研究所所長鄧文炳教授領導的研究成果,最近登上中草藥國際醫學期刊eCAM,鄧文炳表示,樟芝有非常多種,其中紅樟芝因含高量三萜類化合物,對抑癌效果最為顯著。在小鼠的動物實驗中,每三天餵一百微克的牛樟芝酒精萃取物,即可抑制腫瘤繼續增長,餵食五百微克的萃取物,甚至可讓老鼠身上的腫瘤消失。鄧文炳指出,癌症是一種「趨『炎』附勢」的細胞,在有發炎的狀態下,會不斷茁壯,牛樟芝的成分有抗發炎、抗氧化,可調節免疫作用,但野生的牛樟芝是保育類物種,目前多採人工栽種。為了進一步瞭解牛樟芝的臨床效用,北醫目前已展開國內第一個輔助療法的臨床實驗,了解萃取物對肝癌急性發炎病患是否有抑制發炎的功效。
http://bluemot.pixnet.net/blog/post/2581758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