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綜合報導 | 鉅亨網2012年7月5日 上午7:59

上帝粒子現身!99.9999%確定 解開宇宙之謎
霍金賭輸



被喻為「上帝粒子」、是一切物質質量之源的希格斯玻色子 (Higgs Boson) ,在科學家追尋近半世紀後終於現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4) 日宣布,發現一種微細粒子,其「性質與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簡單來說就是已找到希格斯玻色子, CERN 形容新發現是「了解宇宙的新里程」。香港《明報》綜合報導, 1964 年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論、如今已 83 歲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 (Peter Higgs) 昨天親臨 CERN 見證這歷史時刻。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 會請家人開一些香檳 (慶祝) 。」與他分開發表有關理論的 79 歲比利時物理學家恩勒特 (Francois Englert) 亦激動得眼泛淚光。科學家一直都想了解物質的質量從何而來,以及為何一些物質如光線不含質量。直到希格斯提出理論,假設有一種神秘粒子 (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賦予萬物質量、令各式粒子能夠凝聚起來,現代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才得以自圓其說。根據希格斯的理論,一些粒子遇上希格斯玻色子,結果就慢下來並得到質量,但像光一類粒子則沒有。不過希格斯玻色子卻是「標準模型」 62 種基本粒子中,唯一仍未發現的。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被稱作上帝粒子。追尋上帝粒子由去年起漸入高潮, CERN 運用全球最大的強子對撞機 (LHC) ,進行無數次的質子與質子高速對撞,模擬宇宙大爆炸瞬間的狀況,終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蛛絲馬。香港大學物理系的潘振聲博士解釋,粒子物理學領域以統計學的標準誤差 (sigma) 概念,去計算實驗的準確度,一般來說大於 5 sigma (誤差少於 350 萬分之
1 )
才算是發現。去年底, CERN 的科學家就公布,希格斯玻色子質量介乎 115 130G eV/c2 (衡量粒子質量單位) 之間的可能性,有 2.4 sigma ,意即準確度達
98%
,但仍未達到 5 sigma 的科學認證水平。直至昨天, CERN 兩組獨立研究隊 ATLAS CMS 公布實驗結果,指希格斯玻色子質量在 125 126G eV/c2 (相當於光子質量逾 130 ) 的可能性,達到 4.9 5 sigma 5 sigma 意即實驗出錯機會小於 350 萬分之 1 (即準確度達 99.99998%) 。即使只以 4.9 sigma 而論,這數字意味,實驗搞錯的機會率只有 0.00006% 。有科學家將這次發現,與 1960 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相提並論。根據學術性的講法,科學家只是找到與希格斯玻色子「性質一致」的新粒子,要確定「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還需要更多實驗數據,但 CERN 秘書長霍爾 (Rolf Heuer) 直言:「作為普通人,我會說已經找到 (希格斯玻色子) 。」根據「標準模型」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只能在短時間內保持完整,之後會衰變為不同粒子。專家會透過更多強子對撞機實驗,研究這些變化是否符合「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假設。(接下頁)對於 CERN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昨形容,這是一個重大成就,「希格斯應獲諾貝爾」,「但這有點可惜,因為物理學的大突破,往往來自一些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結果的實驗。但無論如何,我似乎賭輸了 100 美元」。霍金 2008 年曾押注 100 美元,跟人打賭歐洲強子對撞器 (LHC) 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還說「如果沒發現它,會更令人興奮,那就表示 (現有物理學理論) 某些地方出了錯,必須重新思考」。霍金這番話惹來希格斯不悅,反批霍金研究「做得不夠好」,「他把粒子物理學的理論與重力學扯在一起,沒有任何一位理論學派粒子物理學家會認為這是正確的。」1964 7 16 日,希格斯在愛丁堡大學的圖書館,閱讀一篇與他的觀點完全不同的文章,一種想法「開始產生」。幾天後,他回到辦公室,關於粒子如何獲得質量的理論,已在腦中成形。之後兩周,他開始撰寫兩篇有關希格斯玻色子的論文,它們後來成了現代粒子物理學的基礎,但諷刺的是,當年他的論文,卻被設在 CERN 的《歐洲物理學快報》編輯退回,經修改過後,才獲美國《物理評論通訊》採用。質量是物體中含有多少物質的度量,如果沒有質量,構成現有物體的基本粒子,都將以光速移動,宇宙間的物質就不能凝聚起來。這就是科學家一直希望印證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原因。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運用大型強子對撞機,把兩個質子束加速到接近光速,相互對撞,從而撞出只有在極高能量狀態下才能產生的基本粒子。擁有這種強大儀器,目前就只有歐洲和美國。歐美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競賽中,一直希望搶先對手,在實驗中達到 5 sigma 的「發現」級準確度。在 CERN 公布結果前夕,美國能源部屬下的費米國家家速器實驗室亦宣布,他們的最新數據「強烈表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但仍未達到5 sigma 的級數。粒子物理學領域,美國與歐洲一直互有領先,競爭如此激烈,皆因這關乎美國和歐洲的科學權威,若美國科學家搶先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將會為其近代科學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畫上完美句號。若被歐洲捷足先登,將被視為對美國的一次打擊。 CERN 1980 年代準備籌建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時,就把證實「上帝粒子」存在視為奮鬥目標,在 LHC 2010 年啟用前,美國費米的 Tevatron 一直是全球最強大的對撞機,惟最後始終敗在歐方手上。香港《文匯報》引述中新社消息,有份參與「尋找上帝粒子」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表示, CERN 實驗的初步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科學意義,但還不能最終證實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他們說,在全球合作的 CERN 實驗中,中國提供經費和參與科研人員所佔比例1%左右,但中國的貢獻「遠遠超過百分之一」。參與 CMS 實驗的高能所研究員陳國明說, CMS 實驗 1/3 的端蓋繆子探測器和端蓋電磁能量器的所有晶體,均由中國研製提供。特別是實驗中用多變量分析方法區分訊號與本底、提高希格斯玻色子尋找的靈敏度方面,這次採用了 CMS 中國組的方法,比去年採用美國組方法的靈敏度要高3%。另一研究員婁辛丑參加了 ATLAS 實驗。他說, ATLAS 中國組對實驗探測器建造方面的主要貢獻,包括研製提供液氬光子電子量能器、精密繆子漂移室探測器和 400 ATLAS 端蓋繆子觸發探測器以及網絡計算系統等,中國組還積極參與實驗數據的物理分析,包括光子觸發效率研究、改進雙光子希格斯玻色子重建質量分辨約 30% 、測量雙光子希格斯玻色子重建本底噪音等。(接下頁)外電消息指出,不少人都聽聞過,「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中的「Higgs」代表英國科學家希格斯,但只有少數人知道當中的「Boson」,其實是以印度物理學家博斯 (Bose) 命名。博斯 1894 年生於尚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他是加爾各答及孟加拉首都達卡的大學講師, 1924 年曾向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寄出一紙論文,結果引導物理學界發現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現象。這篇論文提及兩種基本次原子粒子,其一是以博斯命名的「玻色子」,另一種則是以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命名的「費米子」。曾有不少科學家因研究與玻色子有關的命題獲頒諾貝爾獎,博斯終其一生卻與諾獎無緣。上帝粒子Q&AQ︰甚麼是希格斯玻色子?A︰科學家認為希格斯玻色子 (又稱「上帝粒子」) 是一種帶質量的次原子粒子,在一個宇宙大爆炸後產生、但肉眼無法看見的區域存在,並散布宇宙中。它附在物質的基本粒子上,然後衰變成另一種形式。某些基本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的反應較強,故質量較重。Q︰這種粒子為何重要?A︰質量起源是物理學界數十年爭論焦點之一,希格斯玻色子被視為解釋粒子為何擁有質量的關鍵,證實其存在,將有助於重新構建人類對物質質量的概念。根據物理學家於 1970 年代提出的「標準模型」,宇宙及萬物均是由 4 大類基本粒子構成,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被證實的基本粒子,從而印證標準模型。Q︰希格斯玻色子名從何來?A︰以
1964
年首次提出這種粒子存在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命名。玻色子是非物質粒子,作為能量媒介或物質粒子間的「信差」,兩者互動產生3種力量,包括強力、弱力和電磁力。Q︰如何尋找?A︰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將粒子對撞,然後短暫產生相當於太陽 10 萬倍的溫度,模擬 140 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情況,然後篩選次原子粒子殘骸,分析當中數據。Q︰為何又稱「上帝粒子」?A︰字面上,這反映希格斯玻色子「無處不在、極之強大、但難以尋獲」的特性,但事實上「上帝粒子」之稱是來自諾貝爾獎得主萊德曼的同名著作,該書介紹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原名為「該死的粒子」 (The Goddamn Particle) ,但出版社覺得敏感,便改為《The God
Particle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彭博通訊社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玻色子原子在冷卻到絕對零度附近時所呈現出的一種氣態的、超流性物態1995麻省理工學院沃夫岡·凱特利科羅拉多大學鮑爾德分校的埃里克·阿林·康奈爾卡爾·威曼使用氣態的原子在170nK的低溫下首次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種狀態下,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巨觀的量子狀態。所有原子的量子態都束聚於一個單一的量子態的狀態被稱為玻色凝聚或玻色-愛因斯坦凝聚。1920年代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以玻色關於光子統計力學研究為基礎,對這個狀態做了預言。20057月22烏得勒支大學的學生羅迪·玻因克在保羅·埃倫費斯特的個人檔案中發現了192412月愛因斯坦手寫的原文的草稿。玻色和愛因斯坦的研究的結果是遵守玻色-愛因斯坦統計的玻色氣體。玻色-愛因斯坦統計是描寫玻色子的統計分布的理論。玻色子,其中包括光子和氦-4之類的原子,可以分享同一量子態。愛因斯坦推測將玻色子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後它們會「落入」(「凝聚」)到能量最低的可能量子態中,導致一種全新的相態。






1938彼得·卡皮查約翰· 艾倫冬·麥色納Don Misener)發現氦-4在降溫到2.2克 耳文時會成為一種叫做超流體的新的液體狀態。超流的氦有許多非常不尋常的特徵,比如它的黏度為零,其漩渦是量子化的。很快人們就認識到超液體的原因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事實上,康奈爾和威曼發現的氣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呈現出許多超流體的特性。最早的「真正」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康奈爾和威曼及其助手在天體物理實驗室聯合研究所19956月5製造成功的。他們使用雷射冷卻和磁阱中的蒸發冷卻將約2000個稀薄的氣態的銣-87原子的溫度降低到170nK後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四個月後,麻省理工學院沃爾夫岡·克特勒使用鈉-23獨立地獲得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克特勒的凝聚較康奈爾和威曼的含有約100倍的原子,這樣他可以用他的凝聚獲得一些非常重要的結果,比如他可以觀測兩個不同凝聚之間的量子繞射2001康奈爾、威曼和克特勒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共享諾貝爾物理獎。康奈爾、威曼和克特勒的結果引起了許多試驗項目。比如200311因斯布魯克大學魯道爾夫·格里姆、科羅拉多大學鮑爾德分校的德波拉·金和克特勒製造了第一個分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與一般人們遇到的其它相態相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非常不穩定。與外界世界的極其微小的交互作用足以使它們加熱到超出臨界溫度,分解為單一原子的狀態。因此在近時內不太可能為它們找到什麼實際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的頭像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TTCKMC 台灣蔡大川 六美生技 中草藥 組培工廠 蝴蝶蘭組培教學(From1984).全年生產 管理 瓶苗 幼苗 專門外銷!!!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