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食用菌育種的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複雜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種菇選擇、母種選育與保存、菌種製備、出菇管理及市場銷售等,每個程序都有至關重要的細節操作。但育種是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項工作,沒有優良的菌種,不管其他工作程序準備及管理得多麼好,都會造成減產或失敗。 




一、自然選育  自然選育是最古老、最簡便、應用最廣的選種方法。它是先分離和收集各地的有關菌株,然後通過生產試驗比較各菌株的生產性能,選留最優者。    涇陽真菌研究所為提高靈芝產量,先後從全國各地引進21個菌株,進行系統的栽培比較,特別是對各菌株的菌絲生長速度,對環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產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濃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評比,最後評選出"赤芝丁'等優良品種。    只要我們經常注意菌種的選育,不斷淘汰劣等菌株,選留優秀菌株,就能使生產豐收,質量穩定。  




二、誘變有種    誘變育種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種的變異量,從而人們能從誘變後的群體中篩選優良菌株。常採用物理、化學等誘變劑來動搖菌種的遺傳性,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核酸物質,能強烈地引起菌種的變異。誘變育種的誘變劑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線、X光線、Y射線及硫酸二乙酯( 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廣甲基N'亞硝基胍(NTG)等。 
  誘變育種方法有三個步驟:一是準備孢子懸浮液,將新鮮的食用菌無菌孢子移入5毫升無菌生理鹽水或磷酸緩衝液中,搖勻後即成孢子懸浮液。孢子懸浮液的濃度以每毫升含孢子106109個為宜。二是誘變處理,用誘變劑處理如紫外線處理,誘變處理應在暗箱內進行,箱內裝15瓦紫外燈1支,懸掛於30厘米高處,誘變處理時應先開燈20分鐘,使波長穩定,然後將相於懸浮液倒入直徑為6厘米的無菌培養皿中,打開皿蓋,照射0.51分鐘。照射後的孢子懸浮液每毫升所含的活孢子數約在105 108個。因此要得到單個菌落,必需先用無菌水將照射後的孢子懸浮液稀釋100010萬倍。然後取釋釋液0.2毫升塗佈於裝有瓊脂培養基的培養皿上,在25下培養510天,這時就能在每個平板上得到數十個單菌落。選純正、健壯的單個菌落移入斜面試管內,供進一步測定篩選。
三是挑菌篩選,誘變處理只是擴大了它的變異範圍,並不能決定變異的方向,所以誘變最大的困難是篩選,只有在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變異中,才能篩選到符合需要的變異個體。這樣就需將誘變後的孢子經培養長出菌落後應及時挑菌,選發育健全的單個菌落移入斜面試管內,一個菌落只接一支斜面,待外面長好後,再分別接入24瓶原種中,然後進行栽培試驗,反复比較各菌落的生產性能,擇優留取。  


三、雜交育種    雜交育種是培育菌種的有效手段。誘變育種主要是通過改變核酸分子而引起變異,而雜交則是通過2個或幾個親株的染色體片段的交換或重行組合而獲得新性狀的。進行雜交時,親代必需有標記。凡同宗接合的食用菌,可用營養缺陷型來標記。營養缺陷型是指在營養特徵上表現某種缺陷的變異菌株。它在不含氨基酸、維生素等有機物的基本培養基上不能生長。我們可以把2個不同品種的營養缺陷型混合接種在基本培養基上,如果它們能生長,即就意味著它們可能進行了雜交。對於異宗接合的食用菌,可以利用菌絲的性別來進行雜交,取來自兩種不同品系的單孢子分離物混合接種在一起,經培養後,凡出現雙核菌絲的組合,並能正常結實,就證明能雜交。通過雜交親代的選擇,就能得到融合親代優點而除去親代缺點的優良菌種;使生產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食用菌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








食用菌病蟲害是指與食用菌爭壓養分和空間,危害食用菌生長發育,引起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蟲。病害有兩類,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危害食用菌的害蟲一般有昆蟲、線蟲、蟎類及軟體動物。一、競爭性雜菌與防治(一)制種期雜菌。   


 1、常見雜菌    1)鏈孢黴:也叫好食脈胞黴,孢子橙紅色或粉紅色,也叫紅色鏈胞黴,屬中高溫型好氣性真菌,條件適宜時,生長極快,傳播迅速,在以木屑、棉籽殼等作培養基栽培的菌類中常發生。主要危害是與食用菌爭壓養分與空間,常生長於袋口棉塞及菌袋表面,菌絲可在縱深發展,待菌絲長滿袋後,自然消失,對出菇影響不大,但如與木黴交叉感染,則危害極大。    2)曲霉:主要有三種,黃曲霉、黑曲霉、灰曲霉。菌落形狀中間黃綠色,周圍一圈白色,屬中高溫型25-30,喜濕度大,微酸性環境,菌絲生長良好時,可將其覆蓋,對出菇影響不大,主要危害是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    3)青黴與擬青黴:菌落顏色較青較藍,周圍白色,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危害性比曲霉大。    4)毛黴、根黴:菌絲象爛棉絮,根黴會產生假根,是培養料含水量偏高的表徵,主要危害是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    5)木黴:產生綠色孢子,菌落呈綠色也叫綠色木黴,能分泌黴,起破壞作用,並產生孢外毒素,常造成爛筒,危害極大。    6)細菌類:培養料有有機物腐爛的腥臭味,大多為細菌性污染。   


2、雜菌發生的原因    雜菌發生的原因主要有:袋口扎不緊,滅菌不徹底,培養料不新鮮或濕度偏高,接種時無菌操作不嚴,搬運過程中松袋或刺破菌袋,培養環境消毒不徹底,環境中雜菌孢子濃度大,初侵染源豐富,管理時噴水量過大,空氣濕度大,環境通風不良,溫度偏高等都是引起雜菌發生的主要原因。細菌發生原因主要是滅菌不徹底。   


3、雜菌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食用菌的病蟲害防治,食用菌是一種保健食品,因其生產週期短,許多食用菌栽培也不脫袋,它們既不宜下藥,也不宜下一般農藥,並且作用效果也不大,因而,食用菌病蟲害的防治必須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主要在於防。防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應選擇空氣新鮮、場所干淨、通風良好、涼爽乾燥、水源清潔、遠離倉庫、畜禽舍無污染源的場地作栽培場;二是搞好環境衛生,對場地預先採用甲醛、硫磺、敵敵畏等高效低毒的藥劑進 ​​行嚴格消毒,藥劑經常輪換使用;三是嚴格要求無菌操作,把好無菌關;四是對染雜菌袋採用深埋、漚肥、火燒等集中處理。


(二)蘑菇生產過程中的主要雜菌及防治。   


 1、胡桃肉狀菌,是蘑菇覆土上長的雜菌,培養料發酸、發黑、發粘、不長菇,具有較濃漂白粉味道。主要是由於菇房和培養料不透氣,而後遇高溫、高濕而爆發,或是培養料堆製過熟、糞肥過多、含N偏高。防治胡桃肉狀菌的方法主要應加強菇房通風透氣,對覆土材料嚴格消毒,培養料堆製採用二次發酵。   


 2、蘑菇粉孢黴,發生在蘑菇栽培中、後期覆土層中,初期菌絲短而細,菌絲旺盛,似棉絮狀,後期菌絲萎縮,呈灰白色,最後產生橘紅色的菌絲,致使出菇稀少或不出菇。防治方法可採用0.1%甲基托布津噴灑,往返三遍,5天后可再用800倍多菌靈液再噴一次。   


3、石膏黴(白色石膏和褐色石膏黴),感染石膏黴後,培養料發黑,產生惡臭,菌絲受抑制,一旦發生會使蘑菇產生絕收。主要原因是在建堆時加入了過多的石膏或石灰。發酵不良引起,可採用過磷酸鈣溶液噴酒,降低PH值,也可用500倍多菌靈或17醋酸或5%石炭酸溶液噴霧,控制其發展,不影響出菇。   


4、鬼傘:培養料不新鮮,高溫、高濕、培養料中存有游離氨、糞肥未轉化,鬼傘便會大量發生。防治:培養料使用前在烈熱下爆曬1~2天,用1%-2%的石灰水浸泡,同時增加接種量,鬼傘發生時應及時摘除鬼傘,並可採用明礬水中和培養料中的氨。二、侵染性病害與防治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發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細菌性侵染叫細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1、蘑菇濕泡病    1)蘑菇濕泡病,也叫疣孢黴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溫,極易爆發成災,嚴重時顆粒無收。發生症狀,首先是出現一些白色斑點,並在菇床和培養料上擴展,寄生於子實體,並使子實體發生畸形,早期塊狀,後期有菌蓋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後期變成褐色、軟、濕,並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惡臭味,發生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氣不良。    2)蘑菇濕泡病的防治:一是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菇房清潔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閉薰蒸36小時;二要選好栽培季節,第一潮菇出菇期溫度避開25以上高溫;三要及時處理病斑,防擴散,並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蟲攜帶傳播;五是藥劑防治,可用1800倍多菌靈或託布津噴灑。   


 2、輪枝黴病(褐斑病、幹泡病)    1)危害:主要發生於蘑菇,感染後產生褐斑,早期子實體發育不良,顏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蔥菇,中期有唇裂現象,質地較乾,不流水滴,無難聞氣味。    2)防治:採取有效防蟲治病,病菇周圍用2%甲醛、5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百菌清噴灑。   


3、魚籽菌    1)症狀及危害,粒狀,園球狀,乳白色,也叫尿素病。感染後培養料發酸發黑,菌絲疏而稀少。若早期感染,菌絲難於定植。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培養料含水量過高和發酵不良。     2)防治:搞好培養料的發酵工作,加強菇房管理,做好通風透氣,發現感染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


(二)細菌性病害   


1、蘑菇細菌性斑點病    1)危害:常在春菇後期,逢高溫、高濕,特別是菌蓋有水膜時極易發生,使菌蓋產生褐斑,但不危害菌肉。    2)防治:保持恆溫,減少變溫,噴水後加強通風,菌蓋上不能有水珠殘留,發病時用1%漂白粉液噴霧。   


2、金針菇細菌性斑點病    1)危害:菌蓋上的病斑不規則,外圈顏色較深,呈深褐色,條件適宜時很多病斑連成一片,使菌柄、菌蓋變黑褐色,質軟、有黏液,最後整朵腐爛。     2)防治:控制出菇溫度不大於15,發生時可用1%的漂白粉液噴霧。


三、生理性病害與防治


(一)菌絲生長階段    1、菌絲徒長:當培養料中含N量偏高,菌絲大量進行營養生長,不扭結出菇的現象。主要預防方法是配好培養料,加強通風換氣,產生菌皮時用器具挑去菌皮。    2、菌絲萎縮: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N量偏高,產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噴水過多,造成缺氧,三是溫度過高燒菌。


(二)子實體階段    子實體階段發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開傘、死菇等,預防方法主要是加強管理。


四、食用菌害蟲及防治


(一)閩菇遲眼蕈蚊(又名:尖眼菌蚊、菇蚊、菌蛆、菇蠅)    1、危害:主要發生於雙孢蘑菇、鳳尾菇、平菇、黑木耳、毛木耳、銀耳、金針菇、香菇、茶樹菇等。主要危害是幼蟲取食菌絲體,造成菌絲萎縮,菇蕾枯萎,幼蟲可從子實體基部鑽蛀,造成窟窿,並伴有難聞腥臭味,成蟲不直接危害子實體。    2、防治:(1)搞好衛生,減少蟲源,門窗安裝60目紗門、紗窗。(2)燈光誘殺,可在菇房裝一黑光燈或白熾燈,在燈下放一盆水,滴上幾滴農藥,白天開燈誘殺,晚上關燈。(3)藥劑防治可用25%澳氰菊酯1500~2000倍噴灑,在一批食用菌採收後施用,採前7天禁用。


(二)嗜菇癭蚊(癭蠅、小紅蛆、菇蠅)    1、危害:所有食用菌都可受其危害,主要是取食菌絲,鑽蛀子實體,引起爛菇,嚴 ​​重時顆粒無收。    2、防治:同菌蚊,也可對培養料停止噴水,使幼蟲停止生殖和缺水死亡。


(三)蚤蠅(厩蠅、糞蠅、菇蛆、菇蠅)    1、危害:主要危害雙孢蘑菇、鳳尾菇、平菇、銀耳、木耳、杯蕈等。    2、防治:同菌蚊,接種後關好門窗,以防成蟲飛入菇房內繁殖危害。


(四)食菌大果蠅
   1
、危害:主要發生於蘑菇、平菇、銀耳、木耳等,幼蟲取食菌絲體和子實體,當危害木耳類時可造成流耳。     2、防治:(1)同菌蚊;(2)可在菇房懸掛敵敵畏藥液布條,擊倒果蠅;(3)可用酒:糖:醋:水=1234加幾滴敵敵畏進行誘殺。


(五)星狄夜蛾1、危害:主要是幼蟲取食菌絲和子實體,並排出大量糞便,影響菌絲生長扭結,污染菇體,降低品質。2、防治:安裝紗門紗窗,可用20%速滅殺丁或菊酯類5000~8000倍液噴殺。


(六)跳蟲    1、危害主要是取食菌絲,有時也鑽蛀子實體,降低商品價值。    2、防治可用0.1%的魚藤精或1150~200除蟲菊噴灑。


(七)蟎類(菌蝨、紅蜘蛛)    1、危害:能危害所有食用菌,主要是咬斷菌絲,咬食小菇蕾,也可直接危害子實體,並能使人全身奇癢難忍,產生過敏反應。    2、防治:(1)菇房徹底消毒,杜絕蟲源;(2)停止出菇管理,用敵敵畏密閉熏蒸菇房;(3)可用1500倍菊樂合酯噴殺。


(八)線蟲    1、危害:主要是咬食菌絲體,為其它病蟲害的入侵創造條件,誘發各種病蟲害交叉感染。    2、防治:(1)可用蒸汽、培養料堆溫、熱水浸泡來殺滅線蟲;(2)使用潔潔水源,可在水中加入適量明礬淨化水質;(3)藥劑可用1500倍馬拉松乳液噴殺。









高錳酸鉀的另類用法








高錳酸鉀是強氧化還原劑,醫藥上是一種人畜通用的外科用藥,俗稱pp粉,其溶液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及防腐作用。有試驗證明,用其不同濃度的溶液防治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霜霉病、軟腐病、枯萎病、根腐病、病毒病等多種病害,效果非常顯著。同時,它含有植物所必需的錳和鉀2種營養元素,能促進植物生長,可謂藥肥兩用。據醫藥專家介紹,該藥藥源豐富,成本低,各地藥店均有銷售,易於採購,而且使用時對人畜安全、無毒,對作物無殘留、無藥害,對環境無污染。因此,高錳酸鉀是一種藥肥兼用,無毒、無殘留、無公害蔬菜、花卉難得的殺菌劑。其在植物病防治方面主要有:

  一、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各種瓜類、茄果類、十字花科蔬菜在出苗後,每710天用8001000(先稀後濃)噴霧。據試驗,高錳酸鉀對苗期猝倒病防效高達97%,效果顯著優於多菌靈、代森鋅、五氯硝基苯、敵克松等農藥。

  二、防治霜霉病。實踐證明,用高錳酸鉀防治植物霜霉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明顯優於百菌清、代森鋅等農藥。如瓜葉菊在出苗後21心到開花前用高錳酸鉀800600倍液噴霧,571次,連噴4次,可有效預防霜霉病的發生。倘若出現中心病株,用高錳酸鉀600倍液連噴3次,間隔期為5天,對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防治軟腐病。高錳酸鉀可有效防治一串紅、金魚草、萬壽菊的軟腐病。如播種前高溫清水預浸1小時後,撈出再放入高錳酸鉀1000倍液中浸種2小時,並在苗期用800600倍液噴灑34次,可有效防治軟腐病,並可兼治霜霉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的頭像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TTCKMC 台灣蔡大川 六美生技 中草藥 組培工廠 蝴蝶蘭組培教學(From1984).全年生產 管理 瓶苗 幼苗 專門外銷!!!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