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蝴蝶蘭組培苗(試管苗)生產技術




蝴蝶蘭是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洋蘭,素有“洋蘭皇后”之稱。其株型非常奇特,為單莖性氣生蘭,根喜歡裸露在植料之上或伸出盆底,從空氣中吸取水分和養分。花梗從葉腋抽出,呈弧線彎曲,極具曲線美。梗上有節,花開在上部的節上,一朵接一朵逐次開放。花色變化萬千,有緋紅、純白、淡紫、鵝黃和蔚藍色等,有些品種花色為雙色或三色,並具有條紋或彩斑,繽紛艷麗。每梗可開712朵花,最多的可達70朵。但由於其植株極少發育側枝,較難進行常規無性繁殖,很難滿足廣大蝴蝶蘭愛好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現已建立起了一整套蝴蝶蘭快速繁殖與高效生產技術流程,並在蝴蝶蘭優良大花品種“聚寶紅玫瑰”“火龍”與小紅花品種“滿天紅”的試管苗生產中取得了成功,逐漸形成年產各類規格種苗幾十萬株、開花株十萬株的規模。  一、技術流程母株選擇→初代誘導→叢芽分化→繼代增殖→壯苗生根→鍛煉幼苗→出瓶移栽。  二、啟動誘導(一)母株選擇。由於數以萬計的組培苗均來源於同一外植體,故母株的選擇應特別謹慎,要遵循三項基本原則:1.整個群體表現出該品種的典型性狀。2.群體生長發育良好,沒有普遍發生特定病害浸染,如東亞蘭花葉病毒、齒舌蘭輪斑病毒。這兩種病毒複合感染的現象十分普遍,母株要先進行病毒檢測 ​​3.在符合上述條件的群體中選擇性狀優異的健壯單株作母株。(二)初代誘導。選用已開花花梗的下端休眠芽作為材料,將剪去上端花序的花梗剪成57釐米的莖段,用自來水沖洗12小時,然後在超淨工作臺上用75%的酒精浸泡1分鐘,無菌水沖洗後放入0.1%的昇汞溶液中浸泡10分鐘左右,再用無菌水沖洗34次,在無菌接種盤上剝去休眠芽的苞片,再放入0.05 %的昇汞溶液中浸泡45分鐘,用無菌水再沖洗34次。處理後的花梗切成34釐米的莖段,每段帶一個側芽,基部向下插入誘導培養基,然後將其置於培養室中培養,光照強度20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2小時,培養溫度25。側芽10天后開始萌動,誘導率可達90%30天后,側芽可長成幼苗。在花梗休眠芽的誘導過程中,有個別休眠芽萌發後長成類似花梗側枝的細嫩梗莖,待其長到3釐米、有23個芽時將其切離花梗,並重新切段,每段帶一個芽,基部向下重新放入誘導培養基中,可繼續誘導萌發幼苗。    三、分化與增殖花梗側芽誘導出幼苗後,將幼苗切離花梗,接種於分化培養基中。然後將其置於培養室中培養,光照強度2500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0小時,培養溫度25。每4550天繼代一次,繼代23次,即可分化出叢生芽。將分化的叢生芽小心分離,接種於增殖培養基中,然後將其置於培養室中培養,光照強度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0小時,培養溫度25。每50天繼代一次,增殖倍數在3倍以上。隨著繼代次數的增加,高濃度的6-BA雖然會提高增殖倍數,但也會引起幼苗的變異,在增殖10代以後或變異株開始出現後,只能用較低濃度的6-BA來促進叢生芽的生長,並及時淘汰變異株。叢生芽的增殖生長有一定的群體效應,當叢生芽切割成只有12個芽時,叢生芽的增殖大大減少,一個繼代週期後大多數幾乎沒有增殖,只是苗長大一些。當叢生芽切割成有35個芽時,叢生芽的增殖則較為正常。切割叢生芽時,只能將叢生芽輕輕分開,不可對叢生芽的四周進行切割,否則會因切割傷口太多而導致培養基很快褐化,不利於叢生芽的生長與分化,甚至會造成叢生芽的死亡。對一些較大的叢生芽(芽高1.5釐米以上,單軸莖直徑0.5釐米以上)進行橫切可以大大提高增殖倍數。橫切後會在叢生芽基部長出新一輪叢生芽,增殖倍數可提高5倍。因蝴蝶蘭單軸莖較短小,在切割時對切割部位的掌握要準確,否則會將芽切死或因沒有切去頂芽而達不到應有的增殖倍數。    四、生根與煉苗當芽長至1.5釐米高、有23片葉時,轉入生根培養基中,然後將其置於培養室中培養,光照強度30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2小時,培養溫度252820天后開始生根。生根後將苗置於光照強度800010000勒克斯、光照時間每天12小時的環境下培養20天左右,可以明顯提高培養瓶中苗的質量和成活率。當苗高達4釐米、葉片數35片時,即可出瓶種植。




本文來自:福建龍岩市農科所資訊網(www.lysnks.org  ),原文地址:http://www.lysnks.org/Html/?482.html
 




 




台灣蘭花產業的育種與品種特性




本文來自:福建龍岩市農科所資訊網(www.lysnks.org ),原文地址:http://www.lysnks.org/Html/?550.html




灣蘭花產業的最大優勢是種源豐富,育種能力強,由各地的蘭展即可看出此優勢,世界上最漂亮的蘭花是在台灣,尤其是蝴蝶蘭。    蝴蝶蘭的育種在台灣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每次與育種者討論,由他們的言談內容,例如對原生種與雜交種 ​​的育種源由,父母系的由來,各品種的花型、花色特徵如何延續至下一代?這種淵博且條理的知識是台灣擁有如此豐富品系的基礎,以西方諺語加以形容,最好的一句成語應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在育種家的眼光,育種的目標是選育出心目中最美的蘭花,尤其挑戰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目標。選育雜交的品系,經由種子播種後種出數百株,只要在其中看到數株甚至只有一株是心中的期望產品,即是一種成就與滿足。    但是蘭花有另一種栽培方式,即稱為蘭花產業。蘭花產業的特色是大量栽培,爭取利潤,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多的收入。蘭花產業所選擇栽培的品種是好種、好活、整齊又抗病,花型花色討人喜歡又好賣。    育種者與量產者在環境調節有著不同的需求,育種家是自數十株或數百株中挑出自己喜愛的作品,量產者是要求整個溫室內部的蘭苗能夠一齊成長,同時抽梗,以方便銷售。因此育種家可以不在乎溫室的環境,由於蘭花(尤其是蝴蝶蘭)的環境適應性,只要生長環境不要太極端,例如溫度太高(36以上)或太低(16以下),在數百株雜交的後代陸陸續續開花後,有機會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品。台灣有許多育種家的蘭園,只有防雨與遮蔭的基本功能,仍然可選育得到艷麗的蘭花。當然在此選育的過程,環境的影響力也漸漸發揮,在高溫環境(如高屏平地)進行育種,推出的品種往往偏好高溫。栽培環境與蘭花生長的關係,則以以下內容加以討論,蘭花還是以蝴蝶蘭為主。    一、環境與品種開花特性    以戰馬比喻蘭苗,以奔馳的自然環境比喻栽培環境,或許可以表達蘭花品種開花特性與栽培環境的關係。    一匹戰馬在秋高氣爽的氣候下,在平坦的草原可以日馳數百里,而且速度不會減緩。但是如果在炎熱的沙漠,大雨傾盆的夏季暴雨,或是零度以下的冰雪天氣,戰馬即無法發揮其原本奔馳性能。然而如果馬匹先天不良矮小瘦弱,就是在晴朗舒適的平地草原還是無法日馳百里。由此可知好的戰馬、好的環境同時存在時,才可見到千里馬的英姿。    蝴蝶蘭美的表現是開花質量,包括花梗數目、花梗長度、花朵數目、花朵大小、花型與花色等。影響開花質量的表現包括本身營養累積量(又稱成熟度)、健康狀況(有無病蟲害、病毒),與開花時環境。如果蝴蝶蘭本身俱有好的開花特性(來自遺傳特性,也是來自育種家的辛勞),又有足夠的成熟度,植株又健康,開花時環境的溫度、相對濕度、光量、光質、光週期等條件都是適合,其優良的花朵質量即可呈現。相反地,如果先天具有優秀質量,後天卻是管理不良,環境不適當,其開花特性即無法表現。當然如果植株本身的遺傳特性是少花、小花,再好的環境、再好的管理,花朵數目也不能增加,花朵尺寸也不會因環境適合而增大。    蘭花先天習性(來自育種家),後天管理技術與環境調節(來自栽培者),兩者共同成就漂亮的蘭花。種源是蘭花產業的基礎,由此可以得到確認。    品種開花習性與栽培環境的關係,可以再討論如下:    (一)催梗作業    如果一個品種白日最佳溫度以Td代表,夜間最佳溫度以Tn代表。溫室日夜環境低於某個溫度(例如Tn-K1Td-K2)即開始有春化作用。K1K2值又因品種特性而不同。在抽梗時期,抽梗的環境溫度與栽培溫度(TdTn)相差愈大,愈有可能促生更多花梗,當然花梗能夠生成的數目是由遺傳因數決定。例如滿山紅此小紅花品系,先天具有三梗的特性,其適合的栽培溫度為日夜溫28/21。以三種溫度進行催梗的結果如圖1-3(此試驗材料由嘉義縣大林鎮進利蘭園提供,特別緻謝)。在28/21環境下不會抽梗,由此可知抽梗時期環境溫度對於抽梗數目的顯著影響。    (二)開花作業    開花時期代表花梗自5-10公分逐漸增長,花蕾形成至花苞開放的時程。    溫度環境對於開花質量的影響可歸納如下:    1.日夜溫差大,花梗變長,日夜溫差短,花梗變短。比較台灣蝴蝶蘭自山上催梗,在平地夏天與冬天開花質量即可瞭解溫度對花梗長度的影響。    2.白日溫度過高,且高於栽培適合溫度(如上述Tn值)花梗逆分化長出小葉。如果溫度未高於Tn值,但是接近此臨界值,第一朵花的位置將變高,花朵與花朵的間距縮短,而整體成擁擠狀況。因此白日溫度愈接近催梗溫度,質量較佳,但是花梗成長將變慢。    3.夜間溫度高,接近或超過上述Td值,花朵變小、數目減小。由此可知夜溫的重要,不但影響了花梗長度,又影響了花朵數目、花朵大小,間接影響了花朵顏色的表現。    (三)光質、光量、光週期    光量、光週期不足,也影響整體質量,因為影響了養份不能持續供應給花朵。光質在此十分重要,如果缺乏紫外光,花色的亮麗即受到影響。    二、品種與溫度特性    近年來,台灣的業者逐漸體驗品種溫度特性對其蘭花栽培質量的影響。在溫室內整園的蝴蝶蘭,有些品種總是來花比較快,有些品種都是要拖到過完舊曆年才陸續開花。有些品種在屏東長的比在雲嘉地區好,有些品種在阿里山地區表現特別出色。高溫品種與低溫品種要如何分類?事實上以單純的二分法:高溫與低溫仍然無法代表蝴蝶蘭品系的複雜性。栽培環境中日溫與夜溫都影響了開花質量,而開花特性的溫度影響數值則是以栽培溫度TnTd為基準點。因此合理的分類應該考慮日夜溫度之不同影響。    V3amabilis為例,最佳的栽培日夜溫度分別是32/26、與32/25,因此可稱為日夜高溫品系。滿天紅的最適溫度是白日28-30,夜間22-23,因此可稱為白日高溫,夜間低溫的品系。Taipei Gold(臺北黃金)與P. Fortune Saltzma為白日25、夜間21的品系,可稱為低日溫低夜溫品系。但是仍有許多品係無法以單純的高低溫歸類。例如大白花KC1111與巨寶紅玫瑰,其適合栽培溫度為28/24,有些臘質花白日要求高溫(30-32),夜間則要求低溫(21-22)。而來自歐洲的小紅花品系,也曾測試發現是白日22、夜間18的極低溫要求品系。    蝴蝶蘭品系繁多,對溫度的要求又有不同的敏感性。以大白花為例,TH-274此優秀品種,最適合的栽培溫度是30/25,但是白天環境在26-33之間,夜間在22-26,生長性能並不差,只是在30/25之環境生長更快、植株更強壯。KC-1111則不同,最佳環境為28/24,白日溫度只適合維持於27-30,夜間適合範圍需要維持於23-25。如果栽培環境偏離了白日27-30、夜間23-25的範圍,生長速率即緩慢。植株健康不足,容易感病,因此許多栽培者認為此品種不容易照顧。    另一方面,蝴蝶蘭需要低溫的春化作用才能促使花梗生成,這是蝴蝶蘭自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的限制。但是以產業經營的角度,這種低溫催梗特性反而是一種方便。利用溫度特性可以控制花期,使得開花時間可以掌握,因此栽培者可以依市場需求時間加以調節花期。不到出貨的季節,以高溫控制其生長。在所有的蘭花中蝴蝶蘭與虎頭蘭的低溫特性最為明顯,也因為如此,此兩種蘭花成為歐美蘭花產業的主流。    在台灣,許多來花容易或是號稱終年來梗的品係其實都是極高溫品種,白日適合溫度為34-35,在30以下即有春化效果,因此在具有風扇水牆的溫室幾乎終年不斷抽梗。在不具水牆的簡易溫室,在夏季以外的季節也是持續的抽梗。可惜現有的超高溫品系,花型花色均不佳。這也是育種家致力改善目標。但是愈高溫的品種,要控制其不長出花梗,溫度控制更難。以荷蘭為軸心的西歐蘭花產業,即以溫度設定以調節其生產時程與開花質量。自二吋苗至四吋苗栽培時期共26週。白日28與夜間26。日溫28是大多數蝴蝶蘭可以生長的的溫度,夜溫26是避免春化作用的高溫設定。催梗時採用20/18之低溫。由於栽培溫度與抽梗溫度有較大的差距(日夜溫均降8),如果品種本身俱有雙梗或多梗特性即得以表現。在開花階段,白日21-22、夜間19-20,由於日夜溫差小,花梗不長。日溫低、花序整齊。夜溫低,花朵數目多,花朵大小容易表現。整體高度不超過70公分,多梗多花品系即是荷蘭蘭花生產的目標。    由此可知,低日溫與低夜溫均有利於開花品質。而已開發的國家,及花卉消費量大的國家,大多在溫帶國家,有利於開花,不利於栽培,尤其28/26的栽培方式,耗費能源。因此蝴蝶蘭高溫栽培、低溫開花的特性,恰好有利於台灣。在台灣生產中、大苗送到溫帶國家開花,此種接力生產種苗的基礎在台灣此地最適合。但是此方式並非一成不變,也並不是如此單純。溫帶國家的夏季仍有可能酷熱。也有高所得,花卉消耗量大的國家,氣溫仍是偏高。因此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利用蝴蝶蘭的低溫開花特性,能夠在溫室內提供低溫開花環境,此即是此接力栽培的最後一棒,也是成敗的最後關鍵。    以生產種苗的角度,在台灣應該選育高溫的品係以便於溫帶國家的催花作業。但是高溫品系往往在未到達成熟株的階段,即因為低溫而過早抽梗,以亞熱帶的台灣而言,還是有冬天此季節,尤其寒流更造成氣溫急速降低的低溫環境。對現有的品系維持終年高溫又不見得對植株成長有利。理想的高溫品系即是日夜溫度都可以處於高溫環境栽培的品系。對於國際蘭業的合作生產而言,台灣擔任自小苗至成熟株大苗的生產地,海外為成熟大苗至開花株此最後階段。但是在實際運作上仍然有其困難:    1.大苗運輸成本高,許多海外市場仍然需要二吋苗或二吋半的種苗。如果在此中苗階段即能進行開花,恰可解決此問題,此即是近年來國際市場競逐的品系。    2.高溫品種往往也需要強光。以低溫催梗,如果環境的光量不足,植株葉片養分無法蓄積,開花質量仍是低落。    由上述的討論可知,蝴蝶蘭的品係是否一定都要適合高溫栽培?這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海外各生長基地其適用的品種需要考慮的條件包括:    1.當地的市場需求時程,例如聖誕節、母親節等,或是終年每個月均有相同的市場需求量。    2.當地的氣候特性:高溫時期有多少天?日夜溫差有多大?當地光量有多強?    3.種苗的需求:是要栽培組培苗、中苗、大苗,或是抽梗苗,對方要求哪一階段的種苗?    以歐洲市場為例,台灣蘭界熟悉的市場是荷蘭、法國、比利時、德國等西歐國家。但是整體歐洲市場仍有北歐四國與英國,其溫度與光量條件更不利蝴蝶蘭的開花質量。南歐,尤其是地中海氣候區,夏季涼溫、多濕,但是冬季仍是偏低溫。東歐的氣候與美國東北、中西部類似。此外還有高山地區的瑞士與奧地利。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對品種的需求也不相同,只有在許多條件都是兼備下,高溫品系才是最適合品種。    對台灣蘭花產業而言,品種優勢即是此產業的利基。各地蘭花市場不同的需求,以台灣種源之豐富,幾乎都可以提供需要的品系。每一品種都是育種者辛苦的成果。由於育種原先的目的不是量產產業,因此對於不同品種的需求環境在育種時原來不是考慮重點。但是自趣味栽培、自育種可以延伸成為蘭花產業。建立蘭花產業才能有更多的財富以回饋此農業。由於過去累積的育種資源才有今日豐富的種源。瞭解各品種需求環境,在台灣各地建立栽培基地,用以提供適合的品種給予海外基地,此是此產業原該持續致力的目標。而以過去育種的經驗,豐富的種源基礎,使得育種作業與蘭花產業相互配合,可以為台灣蘭花產業開闢另一個天地。




本文來自:福建龍岩市農科所資訊網(www.lysnks.org  


),原文地址:http://www.lysnks.org/Html/?550.html  


 




關於“簡化組培”




本文來自:福建龍岩市農科所資訊網(www.lysnks.org  ),原文地址:http://www.lysnks.org/Html/?487.html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始於20世紀初,是以植物生理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早在1902年,德國著名的植物學家Haberlandt就根據細胞理論預言了細胞的全能性。90多年來,經許多研究者的辛勤探索,該技術日趨完善,並在科學研究與現代化農業生產中充分顯示出其優越性。它具有可以快速繁殖優良品種、改良品質、節省勞力、充分利用空間、全年 ​​試驗生產、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等特點。所培養的組培苗體積小,便於攜帶和資源交流。該項技術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方面已經取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被認為是一項很有潛力的高新技術。    目前世界上,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由實驗室研究階段一躍而成為大規模成批量的工廠化生產方法。“優良無性繁殖系的快速繁殖和試管品種的商品化,是目前植物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在應用上的主流之一”,六、七十年代以來,國外組培苗發展很快,歐洲許多國家紛紛建立起植物微繁公司。據歐洲及地中海植物保護組織(EPPO1991年公報,西歐國家共有248個植物微繁公司,重點是繁殖那些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植物,如洋蘭、香石竹、月季、安祖花、唐菖蒲、玉簪、蕨類、大花萱草等30餘種。自80年代以來,以商品生產為目的的組培苗年產量以20%30%的速度遞增。這些公司年產組培苗在10萬株以上的約佔50%,大於50萬株的約佔25%,整個西歐年產試管苗達20多億株。亞洲許多國家組培苗商品化也極為普遍。我國植物組培水準較高,許多單位結合脫毒和微體嫁接進行的微體快繁也初具規模,現已作為一種試驗系統廣泛應用於科研和生產中。但是,組培苗商品化起步較晚,該產業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仍需加大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據預測,市場在未來的10年內對組培苗的需求量將以78%的速度遞增,這為植物組織培養快繁技術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從目前植物組織快繁技術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單位或公司採用的是外植體誘導芽分化、繼代培養、生根、煉苗、移栽等組培程式。組培材料以培養基內醣類作為能源,在恆溫、恆光強、封閉無菌的環境中,建立了適生的實驗室異養生態系統,當苗木形成後再轉移到自養生態系統時,也既實驗室手段快繁和大田移栽相結合使兩種系統的轉化有時過快,必然會暴露出商業化生產方式中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無菌外植體獲得較難,材料帶菌或褐變,均會影響外植體的分化,增加投入;第二,組培苗是在全封閉的無菌環境中培養,操作程式繁雜,培養時間較長,而且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增加雜菌的污染機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第三,配置培養基所用藥品種類繁多且價格較高,培養過程對設備要求精細;第四,全部過程耗費大量電力,特別是漫長的燈光培養更是提高了成本;第五,目前的生根方法和移栽成活率不理想,生根後把試管苗從優越的無菌環境條件下,經過煉苗後,移栽在光照強、變溫、多菌的室外環境條件中,其適應能力差,移栽成活率低。諸如此類問題,導致試管苗要比普通苗價格高幾倍或幾十倍,嚴重限制了該技術在廣大基層單位的普遍推廣,致使許多植物品種仍保存在試管內,得不到開發利用。要使組培快繁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形成一種商品化的技術手段,讓更多的植物組培品種走向市場,必須對現有組培快繁體系進行改革,簡化程式,降低成本,縮短週期。    針對上述問題,許多科研單位和公司積極投資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近幾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可是,就目前的研究報導而言,均局限於極少數植物組培快繁過程中某一環節的改進,不具有普遍性,仍存在一些缺點,並且對於簡化組培快繁體系的系統性研究,國內外均未見報導。針對組培快繁體系中所面臨的難題,簡化程式、降低成本、方便操作、提高移栽成活率從而最終降低組培苗的價格,建立起一套實用的組培快繁體系,以便普及推廣,給現代化農業生產注入新的活力,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   




例:某生物技術研究室,針對當前植物組培快繁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於1997~2000年以林木(花椒、楊樹)、果樹(櫻桃colt砧木、珠美海棠、草莓、平邑甜茶、冬棗、茶樹)、花卉(大岩桐、一品紅、月季)、和農作物甘藷等幾十種植物為試材,對組培快繁技術體系進行了簡化程式、降低成本、提高移栽成活率及相關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獲得了快速建立無菌外植體的方法。通過磁力震盪、外部噴藥和及時搶救處理,延長滅菌時間,實施徹底滅菌,同時可減輕對外植體的傷害,降低死亡率和褐變率,獲得無菌體的成功率高達86.5%,比常規滅菌提高30%




 2.篩選淨化自來水和卡拉膠等廉價的替代品用於組培生產,其培養物能正常分化生長,培養基的成本降低為常規的12.2%




 3。利用自然光替代人工輔助光照,設計類型多樣的自然光照培養室,研究結果證明在變溫(15~30)、變光強(1000~3000lux)的條件下,組培苗在變化的環境中得到鍛煉,形成壯苗,節約了電能,培養成本降為常規的73.5%




 4.採用培養小筒和濾紙橋生根法。組培苗生根率高、長根快、根系健壯、程式簡化、操作方便、運輸安全、可直接移植在配有一定有機質和腐葉土的壤土中,移栽成活率高達90%以上,成本降低為常規的13.26%




 5.瓶外生根苗的生理活性高。通過瓶外與瓶內培養所獲得的生根苗經生理活性測定相比較,瓶外生根苗生理活性高於瓶內生根25.6%,證實了瓶外培養生根後移栽成活率高於培養瓶內生根的內在原因。




 6建立起植物組培快繁技術新體系。高效建立無菌外植體,利用廉價替代品和自然光進行快繁;創造新型生根途徑等措施。經成本核算,應用該體系所獲組培苗的價格只為常規的29.12%,大幅度降低了組培苗成本。建立起全方位、多方法、整套技術程式簡化的植物組培快繁產業化技術新體系。多項創新填補了國內外該領域的空白。經省內外專家鑑定,​​該項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準。2002年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研究成果已向全國進行推廣應用。




本文來自:福建龍岩市農科所資訊網(www.lysnks.org 


),原文地址:http://www.lysnks.org/Html/?487.html  


組織培養時滅菌方式特點



常用的滅菌方法可分為物理的和化學的兩類,即:物理方法如乾熱(烘燒和灼燒)、濕熱(常壓或高壓蒸煮)、射線處理(紫外線、超聲波、微波)、過濾、清洗和大量無菌水沖洗等措施;化學方法是使用昇汞、甲醛、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來蘇水、漂白粉、次氯酸鈉、抗菌素、酒精化學藥品處理。這些方法和藥劑要根據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適當選用。




 1、培養基用濕熱滅菌




培養基在製備後的24小時內完成滅菌工序。高壓滅菌的原理是: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注意完全排除鍋內空氣,使鍋內全部是水蒸氣,滅菌才能徹底。高壓滅菌放氣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淨空氣,使鍋內均勻升溫,保證滅菌徹底。常用方法是:關閉放氣閥,通電後,待壓力上升到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放出空氣,待壓力表指針歸零後,再關閉放氣閥。關閥再通電後,壓力表上升達到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壓力0.1 -0.15M Pa20分鐘。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壓時間有所不同,見表。該表所列數字是徹底滅菌很保險的數字,如果容器體積較大,但是放置的數量很少,也可以減少時間。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所必需的最少時間
121滅菌所需最少時間20/min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