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賽克木瓜


疾病的重要性:

番木瓜環斑病毒,也被稱為環斑病,木瓜產區普遍出現在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它是由番木瓜環斑病毒(PRSV
-
對)屬於馬鈴薯Y病毒,由幾種類的蚜蟲來傳輸,而不是由種子傳播。不被感染的應對措施,還不知道的,只有用抗病品種。在夏威夷被開發的轉基因番木瓜品種有抗病性的。本病可迅速蔓延,造成重大損害,甚至可能破壞一個地區的種植。疾病症狀:最初有一個泛黃的最年輕的葉子,隨後出現了馬賽克,或混在綠化區有黃色輪斑形狀各不相同。可能會發生嚴重的變形病葉,其特徵在於葉片的其餘部分形成鮮明對比的正常綠色參雜黃葉色彩。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不要受到了廣大的蟎引起這些症狀-不明的起泡狀斑葉。果實可具有綠色小的同心環的形狀以及有油性斑。更進一步的階段,是有環狀斑可能成為壞死發白細胞。在該地區的莖和葉柄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的深綠色的顏色外觀和油性斑。措施: - 在果園進行定期檢查(每週),並消除感染的植物(去雜去劣)。 - 更新新的苗圃和果園,尤其是如果有馬賽克斑出現。
-
避免在此瓜類(南瓜,冬瓜,西瓜,黃瓜,小黃瓜和其他)設果園,這是病毒的寄主,以及蚜蟲的寄生植物的果園。
-
消除廢棄的果園和植物生產循環結束時,避免連作使病源傳播。官方公報第42號,第104/03/2004)農業部提供的具體立法(在nº0401/03/2002),立即剷除病株,不遵守將設置處罰條例。 刑法第259條。注意:為了提高效率,應該共同採取控制措施,在該地區的所有生產者參與。 ***技術團隊:,哥斯達黎加 - 研究員Hélcio,理學博士植物病理學/
Incaper
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何塞·文圖拉 - 研究員,理學博士植物病理學/
Incaper
的里卡多·普拉特斯 - AGR MA/ DFA-ES承認:農業專責人員/
DFA-ES
的支持和奉獻. ditossanitária製作。-------------------------------------------------------------------------
具抗病性野生種木瓜組織培養保存之研究1黃柄龍2 廖麗貞3 萬雄4摘要野生種木瓜Carica goudotiana 的葉柄培植體在含1.0mg/l NAA0.5mg/lkinetin 1.0mg/l GA3 1/2 MS 培養基上,可經由誘導的癒合組織直接產生體胚,其體胚形成能力約為50﹪;且所長出的根,亦可於此D1 培養基中誘得癒合組織及25﹪的體胚形成,此癒合組織並可於WL (White’s)之固態分化培養基中誘得體胚分化。所得似胚軸組織於添加0.5mg/l IBA MS 培養基中,可促進癒合組織及體胚形成。Carica pubescens 經以D1 誘導培養基所得之葉柄癒合組織,其體胚分化能力僅發生於EL4WL之固態分化培養基中(56.7%)。所形成的未萌芽體胚,可在含0.001ppm BA EM (embryo mature)培養基中成熟、萌發。萌芽的體胚不需經由任何的誘根處理,即能長成具有健全根系的植株。前言 栽培種木瓜Carica papaya L.,生長快速,為栽植一年內就能收成的半草本多年生果樹,若是不感染任何病害,整個生活期中可連續採收,是為熱帶和亞熱帶的重要經濟性作物。然木瓜輪點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的肆虐,致使現今木瓜需栽培於網室內才能確保品質與產量(1,2),為目前木瓜最嚴重的病害(24)。同時,木瓜輪點病感病株病徵型會因季節交替、溫度變化而有輕重不同的不穩定表現(7),造成果實品質低下,失去商品價值。由於PRSV病害無法以藥劑防治,只能以育成抗PRSV 或耐PRSV 品系來解決此病害。目前雖然已可以遺傳工程的方式,利用農桿菌(Agrobacterium)媒介感染,將PRSV 鞘蛋白基因轉移至木瓜擬胚化組織,並成功獲得轉殖植株(5);不過,木瓜畸葉嵌紋病(papaya leaf-distortion mosaic virus, PLDMV)的發現,似乎有將基因轉殖木瓜擊倒的情形發生(6),所以問題仍尚未完全解決。目前數種栽培種木瓜中,未發現帶有抗PRSV 的基因者(24),檢視野生種木瓜如C. caulifloraC. pubescensC. goudotianaC. stipulata,以及C. quercifolia 等則具有極強之PRSV 抗病性(8,14,26)Mekako Nakasone(26)對具有抗PRSV 之野生種木瓜雜交後代的遺傳分析得知,PRSV 的抗性是由單一顯性因子所控制,此結果亦見於其他報告(14,26,28)。所以,利用含有抗木瓜輪點病毒基因的野生種木瓜,經由傳統的雜交育種程序,將此抗性基因轉移至栽培種木瓜,為另一可行的途徑。不過,這些野生種木瓜的栽培,常受氣候影響及颱風為害,且有些不易開花結實,保存上頗為困難。因此,本研究希望應用組織培養技術,建立一理想的繁殖系統,以保存這些極具育種價值之野生種木瓜種原。一、試驗材料:1.野生種木瓜C. goudotiana(Tr. & Pl.)SolmsC. goudotiana 是一種典型的雌雄異株物種;其莖幹直立,沒有分支,顏色呈淡紫色至棕色;植株高度通常為6 7 呎,若土壤肥沃有時更可長至10 呎以上。葉柄長且呈紫色,葉片通常3 5 裂。雄花開花較早,花序長,呈圓錐花序;雌花1~4 朵,著生在短花梗上。果實小,外表有時隆起,成熟後轉為黃色;果肉富含纖維質;氣味芳香。種子表面粗糙有突起,每一果實約含50~80 粒種子(31)。當與其他不同物種之木瓜雜交後,容易落果,例如與C. monoica 雜交,僅可以得到少數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27) 2.野生種木瓜C. pubescens Lenn et KochC. pubescens 具有雌株及兩性株兩種樹型(14,15);其植株矮小,幹直、大多沒有分支;葉柄短,葉片背面長滿細短的絨毛狀物;植株頂端部位具有白色霉狀斑點,同時也佈滿細毛。其耐寒性較強(25),具抗PRSV的特性(8,14,26);與C. papaya 雜交後,C. papaya 的花粉管在6 天之內就可以伸展到母本親的子房中,不像其他野生物種有難以克服子房過小及多室的結構障礙(structural barrier),故能產生生長勢旺盛的雜種(25)二、試驗方法:切取野生種木瓜C. goudotiana C. pubescens 葉寬約4 公分,葉柄直徑約0.30.5 公分,長約2 公分的幼葉為材料。先以70%酒精溶液擦拭表面後,置於含23 Tween 20 1%次氯酸鈉(NaOCl)溶液中,利用超音波洗淨器震盪消毒12 分鐘,再以無菌水充分沖洗3 次,每次3 分鐘。將葉柄、葉柄與葉片交接處組織,與葉脈橫切成厚約2 mm 之薄片做為培植體之用。1.癒合組織之誘導培養 將C. goudotiana C. pubescens 兩種野生型木瓜之葉柄、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及葉脈三種不同部位的培植體,接種於C1C2 D1(1)等誘導癒合組織的固態培養基中,觀察不同物種之木瓜在不同培養基中,不同的培植體,其癒合組織形成情形。另一方面將葉柄培植體經D1 培養基培養形成之癒合組織上所長出的根做為培植體,再接種於原誘導培養基D1 中,研究其形成癒合組織的能力及其分化潛能。在各種試驗組合中,其培植體來源葉柄、葉脈、根段各為1520 個,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為24 個。另外,將上述所得的癒合組織切成直徑5mm 左右之小塊,再接種於原誘導癒合組織之固態及液態C1C2D1 培養基中,黑暗培養,探討經由癒合組織誘導再生癒合組織之可能。2.體胚之分化 將誘導所得之癒合組織接種在固態及液態之原誘導培養基中或含有不同生長調節劑的分化培養基WL EL4(1)中,探討以一個步驟(one-step)直接誘導體胚形成,或經由誘導產生體胚分化的可能性。3.體胚的萌芽與發根 將球狀未萌芽的體胚挑出,接種於萌芽培養基EM CC (1),觀察體胚萌發的情形。並利用不含生長調節劑的MS 培養基,或含有0.5mg/1 IBA 1.0mg/1 NAA 的發根培養基處理710 天,以尋求一理想的發根條件。當根系發育完全,並具有至少二片綠色展開葉時,經57 天健化處理,即可出瓶假植,注意保濕,防止失水凋萎,待七、八片完全展開葉後,移植至溫室中。結果 1.癒合組織之誘導培養由C. goudotiana C. pubescens 二種野生型木瓜的葉柄、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及葉脈三部分培植體在C1 固態培養基中,各培植體皆可誘導癒合組織,大部分的培植體培養23 週後,在切口處形成直徑約520 mm的癒合組織,其結果如表2 所示。將不同來源的培植體加以比較,其中以葉柄誘導癒合組織的效果最好(分別為71.4%55.6%),所誘導的癒合組織體積也較大;其次為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約為50%),其所誘導產生的癒合組織大小和由葉柄誘導產生的具有同樣的體積;葉脈的誘導能力最差,約只有14.316.7%的培植體可以在切口處的一端或兩端形成癒合組織,其體積亦只有前者之1/31/4 而已。雖然利用C1 固態培養基可以快速誘導產生大量的癒合組織,但質地鬆軟,顏色呈淡黃色至黃色,而且表層容易產生白色的霜狀物,影響其後續的發育。利用C2 固態培養基誘導癒合組織時,其效果明顯地較C1 培養基為差,僅在葉柄及部分葉脈培植體之切口處產生直徑僅約5 mm 的癒合組織;葉柄培植體之癒合組織誘導率約分別為43.8﹪及35.3﹪,而葉脈培植體之誘導率約僅有107%(2),且所產生的癒合組織與原培植體在培養基上,很快地就褐化,形成一團褐色緻密、堅實的組織團而已。此外,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幾乎無法於此C2 培養基上誘得癒合組織,僅見少數的組織膨大。同樣地,其褐化情形亦相當地嚴重。利用D1 固態培養基培養時,其誘導產生癒合組織的能力,遠較C1 培養基為差(2),所誘導產生的體積也較小,僅有部分葉柄培植體能夠產生質地緊密,顏色較深略呈鵝黃色之癒合組織,此癒合組織之表層沒有白色霜狀物;以葉柄誘導癒合組織的培養反應,兩不同物種間略有差異,C.goudotiana 50%C. pubescens 30%,顯示C. goudotiana C. pubescens較易得到癒合組織(2)。在C. goudotiana 葉柄培植體中,有時由誘得的癒合組織上長出根,切取此長出的根,截成每段約35 mm 大小作為培植體,接種於原誘導培養基D1,約3 週後,60%的根培植體也能形成癒合組織;而C. pubescens 的葉柄癒合組織並不產生根。除了葉柄之外,其餘培植體均不易在D1 誘傷培養基中形成癒合組織,部分培植體僅僅組織膨大,甚至褐化死亡。將上述各部分培植體在C1C2D1 培養基中所誘得之癒合組織切成直徑約0.5cm 大小,接種於固態或液態原誘導癒合組織培養基中黑暗培養,期望能使癒合組織增生。其中,液態誘導培養基所表現的效果並不理想,切碎的組織在液態震盪培養下,所有癒合組織均呈鬆散浸潤狀,並且組織也無明顯增大。而在固態誘導培養基方面,除了葉柄、葉脈癒合組織於C2 培養基培養時已呈褐化現象,無法再次誘導癒合組織的再生之外,C. goudotiana 之葉柄、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根,及C. pubescens 之葉柄、葉柄與葉片交接部位組織切碎後,於固態原誘導培養基中,均能再次生成直徑約10 mm 大的癒合組織,並且這種癒合組織的誘導再生現象可以持續誘導發生。培養反應如表3 所示。2.體胚之分化 表4 所示,野生種木瓜C. goudotiana 以葉柄為培植體,D1為培養基,所誘導產生的癒合組織,以及由此癒合組織所長出的根,同樣在D1 中誘得的癒合組織,在相同培養基,不經繼代培養約10 週後,可以在癒合組織的表層形成體胚分化(embryogenesis)(1A)。將體胚與癒合組織繼代培養於同一種培養基,癒合組織及體胚可繼續產生,約有50%的葉柄癒合組織具體胚分化能力;產生的根再誘導的癒合組織也有25%可以分化成體胚。同時,此二種癒合組織也都能於WL 固態分化培養基中分化;不過此一現象並無法於EL4 分化培養基中發生。另外,在這種具體胚分化能力的癒合組織上亦會長出形狀類似胚軸之組織,將其切下移至添加0.5mg/l IBA MS 培養基中,亦可誘導癒合組織及體胚分化,其產生的方式與葉柄培植體於D1 培養基中所產生的方式相似。所形成的體胚包括球型胚、心臟型胚、魚雷型胚、及子葉胚等各種不同發育階段(1B);體胚大小及型態的差異也很大,同樣大小體胚的發育階段並不一致,因此體胚分化的程度無法由其大小判定。而以C. pubescens 為材料時,經由D1 誘導培養基所誘導產生之癒合組織,體胚分化能力較差,而且具有此種分化能力的癒合組織數目也較少,其體胚分化能力只發生於EL4 WL 之固態分化培養基中,繼代培養68 週後,56.7%的癒合組織具有分化體胚的能力(2A,B)3.體胚的萌芽與發根前項誘導產生未萌芽的體胚,可在EM萌芽培養基中,促使體胚成熟,並進而萌發(1C,2C)。然而這種萌芽現象卻無法於CC 培養基中發生,只造成幼嫩體胚體積長大,最後卻褐化死亡。挑出原先於癒合組織上已萌芽的體胚,或利用EM 萌芽培養基所促使萌發的體胚,接種於不含任何生長調節劑的MS 培養基中,23 週後,可由胚芽伸出挺立,新葉完全展開及發根(2D);二個月即可長成具根、莖、葉的完整植株,並可移植於試管外(1D)。另外,以含IBA 0.5mg/l NAA 1.0mg/l MS 培養基處理710天促進發根,其結果易使發展中的植株產生不正常的外型,也容易使植株基部再生一團癒合組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