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JPG  1.png 2.jp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2.jpg 26.png 27.png  29.png   34.png 35.png 36.png 37.png 38.png 39.png 41.png 42.png 43.png 44.png 45.png 46.png 47.png 50.png 51.png 52.png 53.png  55.png 56.png  58.png 59.png  61.png 62.png 63.png 85.JPG 86.JPG 87.JPG 88.JPG 89.JPG 90.JPG 91.JPG 92.JPG 93.JPG 94.JPG 95.JPG 96.JPG 97.JPG 98.JPG 99.JPG  玫瑰栽培技術-頂芽優勢栽培法!!!

玫瑰是普遍受人們所喜愛的花卉,為世界三大切花之一。在溫帶地區,冬季氣溫低,玫瑰自然落葉進入休眠,必需有溫室設施,才能栽培。近年來,由於能源價格日漸高昇,冬季溫室栽培的成本愈來愈高。而本省冬季較為溫暖,冬季不必加溫,仍然可生產切花,栽培成本較低,應該是極具潛力的外銷花卉。然而玫瑰栽培迄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歷史,雖然在這期間也曾有過輝煌的時期,但是由於品種老化,以及病害(尤其是冬季的白粉病)為虐,不只外銷市場逐漸萎縮,甚至內銷市場也每況愈下。數年前又有日本花商進口花苗與花農合作生產切花外銷日本,再次的證明以本省的栽培環境,玫瑰切花栽培仍大有可為。只要在栽培技術上求改進,使切花品質合乎標準,而且將產期配合市場的需要,相信玫瑰切花一定能再度成為本省最重要的外銷切花作物之一。
玫瑰的分類系統及品種
玫瑰花之品種繁多,而且每年仍不斷有數百新品種發表,為栽培管理上方便,以花朵大小、樹形及開花習性,可分為四大系統。茲將各系統之持性及適合於本省栽培(切花栽培為主)的品種簡述如下:
大花系統(包括雜交茶玫瑰H.T.和大花多花系Gr.
花朵大,花徑在9公分以上;花形優美,每一開花枝頂端開13朵;植株高度達80120公分以上。世界上切花品種中約有3/4屬於此系統。本省原有的栽培種有:迪奧、英國女王、BB、新種黃(Landora)和夏斯塔山(白花);近年來由日本引進的有:沙曼莎(紅)、紅色成功(Red Success朱紅)、青葉紅(Cara Mia暗紅)、索尼亞(粉橙)、卡利那(粉紅)、恩伯雷門(Emblem黃)、安吉利克(Angelige橙)和阿爾斯米爾的黃金(Aalsmeer gold金黃色)。
中朵多花系統(Fl.
花朵直徑59公分左右,植株高度約60100公分以上,每一開花枝頂端可開38朵,有些品種甚至可達數十朵。最大的持性是生長勢強,容易栽培,而且花色種類多,整年開花不斷,主要是利用於庭園佈置。近年來由於能源及工資飛漲,而中朵多花系產量高,抗病性強,栽培成本較低,已漸被採用為切花品種。本省花農也應注意這種趨勢,作為選擇品種之參考。本省現有可供切花栽培的品種有:瑪麗(Mary De Vor暗紅色)、新娘禮服(Bridal Pink粉紅)、貝隆那(Bellona黃)、特勞梅蕾(Traumerei朱橙色)等。
小朵花系統(Min.
花朵較小,一般品種花徑約3公分左右,每一開花枝可開3到數十朵小花。植株矮小,約3060公分高,葉片也小,比較適合於盆栽;植株較高大的品種也可供作切花栽培,但切花枝仍短,僅適於供作小品插花用。
蔓性系統(Cl.
前述三個系統的開花枝在第十四節以前一定可發現花蕾,如果枝條在第十四節以後仍不斷生長,這種植株即屬於蔓性系統。蔓性玫瑰除了主枝變成蔓枝條外,一般開花枝較短。主要是利用於庭園佈置上。在選擇品種時要注意開花習性,有些品種週年開花,有些品種一年只開一季。本省優良品種有唐璜(Don Juan)、亞美利加(America)等。
一般栽培管理
整地
玫瑰喜好富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環境必需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一般植株的壽命約為78年,也有長達10年者。因此整地時應儘量深耕,並添加大量的有機物質作為基肥,同時以苦土石灰調整土壤酸鹼度值為6.0左右(範圍pH5.76.5之間)。在水田栽培都採用高畦,以利排水;畦面寬為120135公分、畦溝寬為3045公分。
種植
主枝較多且樹形較開張的芽接苗,每畦種兩行,行距3045公分,株距60公分;或者每畦種單行,株距30公分。但是有些品種的高壓苗主枝的數量較少,而且樹形為直立性時,可將栽植距離改為30×30公分,即每坪栽植18株。前者每分地約可栽植2,000株,後者每分地約可栽培4,000株。
以本省的氣候條件,春秋雨季是最適合栽植或移植。一般的高壓苗或插接苗,由定植到切花生產需半年以上,而芽接苗如果根系發達,約需3個月即可開花,為了配合市場及價格,最理想的切花季節為10月到3月之間,因此高壓苗可在34月定植,而芽接苗可在9月上旬定植。
玫瑰深植,對以後更新主枝之發育數量,有不良的影響,在定植時絕時不可深植。高壓苗的栽植深度,以水苔球正好掩埋為準;而嫁接苗則以嫁接的位置正好在土面為宜。
覆蓋與中耕除草
為了花圃的環境衛生及肥料的有效利用,雜草防治不可忽視。覆蓋除了能防治雜草,還可防止水分蒸散,在冬季有保溫(土壤溫度)的效果;有機的覆蓋物腐爛之後,也提供不少有機質肥料。覆蓋時,植株基部不可覆蓋。因為在夏天覆蓋物接觸枝條時,由於覆蓋物腐爛分解,枝條接觸的部位容易感染枝枯病。在冬季,主枝基部若不見光,發育的更新主枝會減少;或者由於覆蓋物過於厚重,擋住發育中的基部芽,而使更新主枝折斷或畸形生長。
表土的團粒構造常會因下雨、灌溉、施肥或踐踏而被破壞結成硬塊。致影響土壤中的空隙,間接的土壤的空氣含量、保水力和保肥力也都受影響。中耕就是要打破這些硬塊,保持土壤疏鬆以增加土壤的孔度(空隙)。不過中耕多少會傷害到根,因此夏天、冬天不宜進行,可以配合更新修剪和每年補充有機質肥料的時機同時進行。
其他保護措施
立支柱:由於植株淺植,枝葉多,比較容易招風,為避免根部動搖,影響新根發育,幼苗種植後應立刻立支柱固定植株。玫瑰植株長大,並非枝幹加粗,而是形成較粗的新主枝,因此植株的重心會隨著生長改變,即固定植株的位置應隨植株發育而改變,才能發揮固定作用的功能,尤其每年79月的颱風季節,固定植株是很重要的工作。
遮光設施:本省地處亞熱帶,日照強度太強,露地栽培的玫瑰枝條粗、節間短、刺多,品質很差,為提高品質必需適度的遮光。溫室設施成本高,而且夏季溫室內溫度太高,不適用,而利用搭設葡萄棚架方式,設遮光網,成本低而且實用。遮光的結果,夏天氣溫較低,植株發育較茂盛,在更新修剪後,恢復生長較快。在冬季,除了切花品質提高以外,由於遮光網附帶具有保溫防霜的效果,因此在低溫期不只產量提高,畸形花(平頭花形Bullhead和瓣端黑化)的比例也減少很多。
施肥管理
肥料成分對於植物的關係有如維他命類對人體,缺乏或過量,都會影響到植物正常的生長。施肥目的,主要是能夠隨時以最適當的濃度和最均衡比例,供應植物所需要的肥料元素。所以不管用何種方法,施用何種肥料,只要能維持土壤中各種肥料成分供應量的穩定性,即是理想的施肥方式。
有機質肥料
玫瑰栽培需要大量的有機質肥料,有種植前,需要添加大量有機質作為基肥。以後每年入秋之後,配合中耕和更新修剪時機,仍應以溝施或穴施的方法,補充大量的有機肥料。平均每年每分地需要腐熟堆肥(或用牛糞)2,000公斤以及骨粉500公斤。
化學肥料
氣候及土壤條件會影響施肥的結果,因此每一塊地的施肥方式應有差別,所以很難有所謂施肥的標準。歐美先進國家之溫室栽培,為了更精密的控制施肥效果,漸採用液肥灌溉的方法。即磷肥和鈣肥等不易浴解的肥料,在施用有機肥時加入,每分地各約125公斤。而氮、鉀肥則以200ppm5000倍液)的濃度,隨著灌溉水施肥。本省露地栽培,農民仍習慣以每個月施肥一次的方式施肥。而氮、磷酐和氧化鉀的比為1.00.81.5,換算成肥料每分地每個月施用硫酸銨40公斤,過磷酸鈣35公斤,氯化鉀25公斤。另外每年每分地另加硼砂3公斤,硫酸鐵50公斤和苦土石灰50公斤,如果土壤酸鹼度在適當範圍之內(pH5.76.5)則將苦土石灰改施硫酸鈣,當然這些施肥量只是供參考而已,栽培者應以自己花圃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酌予修正。
植株在顯示出缺乏營養症狀或毒害的病徵時,植體的生理機構已經受到傷害,較不易恢復正常生長。另一方面植物體缺乏營養,有時是由於根吸收作用障害引起,而非土壤缺肥。
葉面施肥
肥料雖可由葉片吸收,但吸數量有限,不足以供應正常生長所需。但在植株衰弱或根系受害,或發生營養缺乏症時,葉面施肥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平時進行藥劑防治時,於農藥中添加可溶性肥料釋液,除了有施肥效果外,可以增進植株抗病力。當然在混合肥料時,要考慮與農藥之化學性質是否可以混合。
整枝修剪
整枝修剪玫瑰栽培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完美的修剪技術可以使植物保持良好通氣,葉片有效的接受日照,維持樹體健康;並可調整樹形,減少管理費用(尤其是農藥的支出),改善切花品質及調節產期。然而修剪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除了要瞭解玫瑰生長發育的原理外,更要配合產地的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才能有效的達成修剪所預期的結果。在溫帶國家,玫瑰冬季自然落葉進入休眠;但是在本省除了高海拔地區以外,玫瑰終年開花不斷,因此歐美及日本的修剪方法,不完全適用於本省的栽培方式。而且本省切花栽培主要是靠冬季的收穫,因此玫瑰切花栽培之成功與否,修剪的方法應深入研究。
關於修剪的專有名詞
主枝:玫瑰在本省為常綠灌木,植株有多主枝,但主枝老化後,腋芽常進入深休眠或者萎縮壞死,為了維持植株正常發育,主枝每年必需更新。
基部芽:即農民所稱的筍芽,是更新主枝主要的來源。每年入秋到春末,氣溫降低時;植株靠近基部的腋芽最容易生長發育成粗壯的枝條,在未經摘心處理養成主枝之前,這種枝條稱之為基部芽。
砧木芽:嫁接苗由砧木位置長出的芽稱砧木芽。栽植嫁接苗,應特別注意砧木芽與基部芽的區別,可以由枝條的葉片或刺的形狀和分佈區別之。
葉和鱗片葉:玫瑰的葉為奇數羽狀複葉,標準的葉片之小葉數為513片。但在枝條基部或頂部常會出現小葉片數少於5的葉片,稱之為鱗片葉;有5小葉以上的才稱為葉。
側蕾和側枝:指莖頂花芽以下之節位,在花朵未凋謝之前所發育成的花蕾和枝條。
開花枝和盲芽枝:玫瑰為自生開花型植物,即不管日照長短,只要栽培管理適宜,每個腋芽發育成枝條,其頂部應形成花芽,因此凡是會開花的枝,而不開花的枝條(花芽萎縮)稱之為盲芽枝。
修剪之標準切口
大多數的農民以為,將枝條剪斷就是修剪,而忽略修了剪後的傷口。植物之整枝修剪有如動物的外科手術;修剪切口的好壤,對以後腋芽之發育影響很大。在某些木本植物或許影響較小,但是玫瑰修剪的枝條,大部分都是半熟枝,枝條髓部海綿狀組織佔很大的比例,修剪不當所造成的口就是病原菌侵入植物體的門戶,尤其夏季高溫多濕的季節,非常容易感染枝枯病。節是枝條中組織最充實的部位,也是植物體防止病蟲侵入的關卡,因此修剪的切口必需正好在節(腋芽)的上方,切口斜面的上緣約高出腋芽0.2公分左右,視枝條的粗細而足,粗者留長,細者留短。切口的下緣則不得低於芽的中心點,或必需高於葉痕約0.5公分處,使切口的斜面約成45°左右傾斜。因此在多雨或有露水的季節,切口上不會有水滴而成病原繁殖的溫床,而且傾斜的方向恰為後腋芽發育生長的方向。當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把鋒利的剪刀是修剪時所必備的,亦即修剪過的切口必需是非常平整的。幼嫩的枝條由於生長未定型,要修剪成標準切口不太容易,有時為了操作方便而採用摘(折斷)的方法。雖然摘的方法傷口不平整,但由於組織細胞仍繼續生長,傷口可以迅速癒合。但是要特別強調摘折時,傷口不能接觸工具或指甲,否則寧可用鋒利的剪刀修剪較為適宜。
開花枝或盲芽枝修剪的位置
玫瑰標準的開花枝約有1214節,節上的腋芽自形成起,仍不斷的分裂與分化葉片,但卻不伸長,因此在外觀上是看不出芽在生長。隨著枝條伸長,葉片數增多,所形成的生長抑制物質逐漸在腋芽中累積,使腋芽進入休眠。如果剪去腋芽以上的枝條,即去除頂端優勢,則腋芽馬上發芽伸長,越靠近莖頂的腋芽越容易發芽,但所形成的開花枝節位少,枝條長度較短。相反的,靠近基部的腋芽去除頂端優勢後較不容易發芽,但發芽後所形成的開花枝節數多,枝條長。
枝條長度是切花品質分級的標準,枝條越長,品級越好。但以樹體營養的觀點,留在植株的葉片越多,植株發育越快。這兩點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從上述的開花原理和經濟觀點,在切花時,適當的節位的上限,是由莖頂算起第三葉(鱗片葉不算)的節;而下限則是由枝條基部算起第三葉的節。在這限界之間可按切花品級的價格,植株的發育狀況和下一季花預產期,調整所修剪的位置。
如果植株發育非常茂盛,盲芽枝可由基部剪除,以維持樹體通風良好;如果植株發育較為衰弱,盲芽枝可以依照開花枝處理方式修剪,可以將盲芽枝養成開花枝之母枝。
苗木的養成
植株開花需要消耗大量的樹體養分,因此讓幼苗開花,不只得不到漂亮鮮豔的花朵,而且嚴重地遲滯了植株的發育。因此幼苗的修剪,除了隨時剪除枯病枝外,也應隨時摘心(花蕾),一直到主枝養成之後,才能開始生產切花。由基部芽所發育成的粗壯枝條,待頂花芽花萼反捲,花瓣完全著色時,剪除上部1/3的長度(大約是由基部算起第78葉的位置),所留下的部分即為植株之主枝。或者可在基部芽所形成的枝條之頂花芽如豆粒大小時,利用摘心的方法摘除約10公分長。摘心的方法如果時機把握得當,比修剪方法更為方便。
更新修剪
更新修剪包括截短和剪除老化的主枝兩部分。截短除了降低植株的高度外,主要的目的是藉著截短枝條來促進基部芽的發育,以養成新的主枝。本省的氣候,冬季較溫暖,因此玫瑰在冬季沒有落葉休眠的現象。而且由於入秋以後天氣較涼爽,日夜溫差大,植株之發育茂盛,是基部芽發生的自然時節,因此更新主枝的修剪,常在中秋節前後進行。
修剪時,首先剪除老化的主枝,每株約留5枝左右的主枝,然後將留下的主枝截短至90120公分左右。待基部芽發育成新的枝條,按主枝養成的方法管理。如果植株在夏季缺乏管理,生長勢非衰弱,突然進行更新修剪,不只不能恢復生長,往往造成植株枯死。因此對於較衰弱的植株應分次進行更新修剪,雖然操作上較不方便,但植株可逐漸的恢復生長。
基部芽的誘發
基部芽的發育,影響植株更新修剪後之恢復情況,也影響到切花產量。利用1﹪甲苯胺BABenzyladenine)之羊毛脂膏塗抹於植株基部的節位,或者利用徒長素(GA0.02﹪溶液塗抹於植基部,都可能促進基部芽的發育。在更新修剪前一個月,不斷地摘除側枝(已發芽的腋芽)也可改變植體養分的傳送方向,促進及早發生基部芽。深植或覆蓋植株的基部(芽接點),會抑制基部芽的發生,因此更新修剪的同時,應注意覆蓋物是否蓋住了植株的基部。
最後再重新強調:修剪是高深的栽培藝術,常會因環境和品種而產生不同的修剪結果,植株修剪後,仍需不斷地觀察枝條發育的情形,作為下次修剪之參考,才能使修剪藝術充分顯示其效果,使植株的發育完全依照自己的理想生長。
繁殖方法:
一、空中壓條法(高壓法)
高壓法是本省最主要的繁殖方法,最大的優點是操作簡單,而且週年都可以進行繁殖;但是紅色品系在最冷的季節不易發根,而黃色品系在高溫季節不易發根。
高壓枝條的選擇:理想的高壓枝條為花朵剛凋謝的開花枝或是經過去花蕾後的開花枝,而最頂端的腋芽已發芽者。盲芽枝或主枝都不是理想的高壓枝條。從環狀剝皮的難易,也可作為選擇高壓枝條成熟度和高壓季節的參考;容易剝皮的枝條比較容易發根。高壓的枝條長度約30公分,而且至少要有4片完整的葉片。節間較密的枝條不只發根較好,而且栽植以後主枝較多,植株較繁茂。
環狀剝皮:玫瑰枝條如果不處理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節間是不容易發根的,因此環狀剝皮上切口的位置,一定要在節的位置,在實際操作上可沿著葉痕刻成一環,作為上切口,至於剝皮的長度,大約為枝條直徑的3倍左右。剝皮時不可傷及木質部,否則將容易感染病原菌或者影響到木質部的輸導功能或固持作用。
水苔包紮:水苔使用前應先浸水,洗去水苔中含有的雜質。右手取一團水苔置手心壓去多餘的水,使水苔成條狀。左手掌平放20公分長,10公分寬PE透明塑膠紙,再將條狀水苔放置PE紙上,手指方向與枝條方向垂直,環狀剝皮的上切口,恰在水苔條寬度的1/3處,然後一面再將多餘的水擠出,一面完成包紮,即可得到一個小巧結實又具彈性的水苔包。一旦高壓期間遇上較惡劣的氣候條件,如乾旱或大雨,才能夠保持水苔球中定量的含水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高壓後約35週,即可發根,如果5週後仍未發根,也必需剪下栽植,而剪下的苗若過於乾燥,應該於剪離母株後立即浸水,而水苔球吸足水後也應馬上取出栽植或出售。
二、芽接繁殖法
雖然本省絕大部分仍栽培自根苗,但近幾年來,有不少農民自行由國外引進嫁接苗栽培,逐漸瞭解嫁接苗的優點,因此切花經濟栽培,採用嫁接苗是未來必然的趨勢。而芽接和高壓一樣,只要容易剝皮的季節,就可進行芽接繁殖。
砧木的準備:由實生繁殖或扦插繁殖養成的砧木,選擇根群發達而且嫁接部位直徑在7毫米以上植株,在表皮較平滑的位置作「T」形切口,並向左右兩側剝開皮部,「T」形切口以可將接芽完全插入為度,越短越好。為了減少以砧芽的煩惱,實生砧木的芽接位置在胚莖的部位,而扦插繁殖的砧木,在芽接位置下的砧芽應先削除。
接穗(芽)的處理:選擇花瓣剛萎凋的開花枝,取其中間部分(第58節)飽滿的腋芽為接穗。在夏季由於花朵容易凋謝,花瓣萎凋時,腋芽仍未發育飽滿,可以剪去花朵,待最頂端的腋芽發育葉片展開後,再取其下方之腋芽為接穗。
取芽時先去葉片,只留葉柄,由芽下方0.5公分處割開,深度因環狀剝皮的操作,恰好在韌皮與木質之間,刀口往上平推,到芽的位置時,刀口稍微向下用力取芽,過芽的部位後再平推,迅速取下接芽插入砧木上的「T」形切口。接芽儘量往下插入,待芽插緊後,用刀沿著原來「T」形的水平切口切除接芽上方多餘的皮部,最後用膠帶上下纏繞固定,只將葉柄露出膠帶外。
芽接的成敗,取芽的技術最具決定性。從取下的芽穗內側,可以看到兩點綠色晶瑩的圓點,下方較小的圓點是葉片與枝條的連接點,而上方較大的圓點是芽與枝條的連接點,俗稱為「芽根」,是接芽癒合時細胞分裂的部位,因此取下的芽穗,芽根必需完整而新鮮,嫁接後才能成活。
芽接後約10天左右,成活的芽,葉柄會自然脫落。接芽會發育成新的枝條,如果接芽成活而不能發芽,可用含1﹪甲苯胺之羊毛脂膏塗抹,可以促進接芽的發育。
砧木的實生繁殖法
由果實洗出的薔薇(或其他砧木品種)種子,如果不立即播種,必需保存在濕潤的狀態,因為種皮一旦乾燥,馬上會失去發芽力。

由於種子有休眠作用,必需利用低溫濕藏打破休眠才能發芽。可以將種子與濕潤的水苔混合裝作PE塑膠袋中,再置於冰箱下層冷藏,約5,經一個月後取出檢查,以後每週檢查一次,直到發現種子發芽時,即可取出播種,幼苗期非常容易感染立枯病,因此播種土壤宜先行消毒。由種子發芽到可以芽接的大小(徑粗7毫米以上)約需培養一年。

插接繁殖法
培養砧木一年,會增加繁殖苗木的成本,而且在田間進行嫁接是吃力而且效率低的工作。如果配合有完善的噴霧扦插床設備,可以利用芽接或舌接的方法,在室內進行嫁接,砧木基部用「愛根生」處理後再扦插,一樣可以得到品質很好的嫁接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