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ac.ntou.edu.tw/touchmaker/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37&Part=Dsf_001
白蝦是分佈於熱帶地區域中的對蝦類,在中南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的紅樹林水域中均有生棲,是中南美洲重要的經濟養殖蝦類,臺灣早在1985年,臺南水試所即從巴拿馬引進研究,建立人工繁殖技術,因當時正值草蝦養殖高峰期,白蝦養殖乏人問津,後來草蝦因病毒蔓延,草蝦養殖業嚴重受挫,養殖業者開始尋找草蝦替代蝦種,於是在1995年開始自中南美洲引進白蝦種從事繁養殖,因為養成率相當高,養殖戶各個有利可圖,所以白蝦養殖一時蔚為風潮,競相養殖而取代了草蝦,成為臺灣目前蝦類養殖主要蝦種。
白蝦是分佈於熱帶地區的蝦類,其耐溫性廣、生長快速,人工養殖容易,如今其養殖區域已遍佈全世界之溫、熱地區,包括臺灣、中國大陸及整個東南亞在內的臨海或島嶼國家均極適合養殖,以臺灣而言,中南部沿海地區為主要的養殖區,因白蝦對於鹽分的適應範圍甚廣,在淡水域中也可以養殖,所以在高屏地區淡水長臂大蝦養殖池,也紛紛地改養白蝦,效果也甚好,因此不斷地引起內陸養殖業者之興趣。 目前臺灣的白蝦養殖只注重繁殖技術,而忽略了池塘之生態環境,在養殖池中,由於飼料殘餌、動物排泄物及殘骸等有機物質不斷地堆積之下,引起池水惡化,而造成殖動物死亡,輕微者會抑制養殖動物之生長,所以為避免上述情形發生,積極了解養殖池的生態環境是當務之急。 無論如何,今後要解決或克服蝦類養殖所面臨的問題,應從養殖池之環境改造、環境修復開始建立池塘中一個完整的生態系,並維持水中之生態平衡勢在必行。 |
白蝦食物鏈之培育技術食物鏈養殖法是目前魚、蝦、貝類養殖最佳的方法,食物鏈可以提供一連串的水族動物最佳的天然餌料,由於天然餌料的營養均衡,所以水產養殖動物攝取後,可以促進生長、提升免疫力,進而防止疾病發生,是目前水產養殖最有效地養殖方法之一。食物鏈係指水域環境中,植物性藻類(生產者)吸取水中之營養鹽,在日光下行光合作用,大量增殖,然而草食性動物(消費者)把藻類捕食之,將生產者的能量直接利用,為第一次消費者,而較大型的肉食動物再捕食第一次消費者,而成為第二次消費者,更大型的肉食動物再捕食第二次消費者,而成為第三次消費者,以此類推,如此由於食物連結而成的動物相互間捕食之連鎖關係,稱之為食物鏈,水族動物鏈的一般模式如下。 |
1.白蝦的食性與餌料生物一般而言,白蝦的食性是雜食性,隨著生長階段不同,其食性也略有變化如下所示: |
白蝦在幼苗期均攝取水中或底表上之矽藻類為食,當長大至中蝦期時,改攝取較大型的藻類,諸如大型直鏈藻、魚腥藻等一些浮游動物或動物屍骸,所以此階段是屬於雜食性,當白蝦進入成熟繁殖階段時,則食性轉變成肉食性,以攝取更多的蛋白質當為生殖生長所需。白蝦在每個生長階段所需的天然餌料列於下供參考。 |
2.生物科技食物鏈培養法從上述了解白蝦的天然餌料生物之後,然後再擬出這些餌料生物之培養方法,及其在池塘中生物種間的相互關係。因而白蝦食物鏈現場培育技術分為生物技術培法及生化技術培養法兩種介紹之。(1)生物技術培養法:將食物鏈培養物質先行利用微生物分解,然後再跟微生物一併投入池中,此時培養物質會不斷地析出有效營養鹽可提供藻類增殖,隨而再接種預培的動物性餌料生物,使食物鏈在池塘快速建立。生物技術食物鏈培養實況如下: 生物科技食物鏈培養實況: |
3.生化科技食物鏈培養法利用一些生化活性物質當為誘發劑,促使池底中之微小生物之胞子或休眠胞子發芽進而增殖,使食物鏈形成。茲將生化技術食物鏈培養實況如下:生化科技食物鏈培養實況: |
利用食物鏈養白蝦,其生長狀況如下圖所示: |
從上圖得知,白蝦用食物鏈飼養時,其生長速度比人工飼料為快,即使用食物鏈及人工飼料養時,其生長速度也未有明顯提升,由此可見食物鏈對於白蝦生長至為明顯。 |
池塘管理技術之實務操作 |
1.生物製劑水質改善法白蝦在養殖過程中,蝦的排泄物及殘餘飼料,經由底泥微生物分解而產生氨氮及硫化氫等有毒物質,造成水質惡化,使池蝦死亡。因這些有毒物質在充分氧氣下易礦酸化成為池中藻類之營養鹽,所以一旦檢測到蝦池中之有毒物質產生時,就須加強打氣,同時添加生物製劑,在雙管齊下而使水中之有毒物質消失、水色安定、水質淨化。其作用原理如下圖所示: |
2.水色變異解救方法蝦類養殖最忌池塘水色變異,會造成池蝦不安定或死亡,所以維持水色不變是成功的要件。一般白蝦養殖池水的水色均以棕色或綠色為主,但是由於白蝦的大小及密度不同,蝦池的水色易轉變成土黃色,這種水色的轉變對蝦的生長及健康均甚佳。但是若水色由青綠色變為青黃色,由棕色變為棕黑色等之水色變化對於蝦池均不健康且會造成死亡,下列水色變化是季節所引起之常見變化水色: (1)青色變為青黃色:這種變化以秋冬為多,此種水色依五行五色法得知是屬於剋色,也就是所謂「青黃不接」之水色,對於蝦池是不利,也就是造成秋冬死亡之主因。 (2)青色變為青白色:這種變化以春天為多,這種水色依五行五色法也是屬於剋色,對於蝦池是不利,也就是造成春天死亡之主因。 (3)青色變為紅棕色:這種變化以夏天雨季及颱風後為多,此種水色依五行五色法得知是屬於順色,對於蝦池尚可活存。 水色變異通常是倒藻或微小生物相改變,因此池蝦會變成不穩定,最明顯地是攝食量的減少,此時要迅速依下列步驟救水。 救水步驟: |
3.生物制衡技術防止水色消失法白蝦養殖過程中池塘水色突然消失掉,尤其是幼蝦期最常見到。池塘水色消失常會造成池蝦不安定,且生長速度緩慢下來。造成水色消失之原因不外乎輪蟲大量增殖、紅筋蟲大量著生以及絲藻大量蔓生等生物性因素。輪蟲及紅筋蟲在池塘中均攝取水中的綠藻及矽藻類為食,日以繼夜,所以池塘水色有時在一夕之間消失掉,又絲藻蔓生而吸取水中之營養鹽,而使池塘中之綠藻或矽藻缺乏營養鹽而無法增殖,而消失掉。防止池塘水色消失,可採用筆者所提倡的「生物制衡技術」來防止水色消失,甚為有效的好方法。 a.輪蟲大量增殖:池塘的養殖用水中輪蟲大量增殖是造成池塘水色迅速消的原因之一,早在六十年前日本養鰻業者已發現養鰻池水色突然消失之元兇為輪蟲,後來在魚蝦養殖池塘中,發現輪蟲大量增殖時水色也有迅速消失之現象,尤其作水後一週最為常見,為了防止輪蟲大量增殖所造成池塘水色消失的方法就需要利用生物制衡技術,才能達到有效的控制。 處理方法:池塘水色迅速消失是因為大量的輪蟲將水中綠藻攝食掉所致,所以池塘中需放入可以捕食輪蟲之動物,將其捕食掉,使綠藻在池水中保持恆長的數量,其中最佳捕食輪蟲的水族動物就是孔雀魚(俗稱大肚魚),當池塘注水時,就需放入大肚魚,此魚在淡海水中均能存,而且與水產養殖動物為互相殘食的現象,一隻成體的孔雀魚每日可捕食5,000~6,000隻輪蟲,所以,一公頃池塘放入半公斤大肚魚,就可以有效抑制輪蟲大的增殖。 b.紅筋蟲大量著生:池塘水色迅速消失的另一種生物性原因就是池底紅筋屬大量著生,紅筋又稱「赤蟲」,是搖尾蚊(俗稱草蚊)之幼蟲。當池塘注水時,搖尾蚊就開始在水緣邊產卵,其幼生孵化後不久,開始在池底造巢,並攝取水中之綠藻為食,俟池底大量紅筋蟲著生時,水色也就會迅速消失掉,這種現象大都發生在海產蝦類及淡水長臂大蝦養殖池中,通常是作水後十天左右發生,為了抑制紅筋蟲之大量著生,也需要利用生物制衡技術,才能達到有效的控制。 處理方法:紅筋蟲是蝦類重要料生物之一,所以當池塘注水時,就在蝦類養殖池中,每公頃可先放入200~300尾中蝦,經作水後不投餌,這些被放入的蝦就會捕食池底的紅筋蟲為食,使得著生於池底的紅筋蟲,大大的減少或消失掉,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池底紅筋蟲大量著生,放苗後水色也可保持安定。 c.絲藻大量蔓生:池塘水色迅速消失的第二種生物性原因,就是池底絲藻大量蔓生,尤其是在蝦類養殖池中最為常見,這些絲藻把池水中之有效營養鹽吸收掉使水色消失,尤其是在作水後二週以後最為普遍。通常這種現象,養殖業者常會下硫酸銅或其他藥物或下水打撈,因而常影響到池中養殖動物之生棲及造成緊迫;為了防止絲藻大量蔓生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利用生物制衡技術,才能有效地抑制絲藻的蔓生。 處理方法:利用生物制衡技術抑制養殖池中絲藻蔓生的方法有二: (1)利用綠藻與絲藻間之生存競爭:當池塘注水至水深70~80公分後,就需馬上作水,作水所用之肥料以肥液為佳,作水方法如下: 海水池塘作水之方法: |
淡水池塘作水之方法: |
《註》Phytosol FS-9係市售海產綠藻培養液 Phytosol FS-7係市售淡水產綠藻培養液 微球藻為海產綠藻種Nanochloropsis sp. 圓球藻為淡水產綠藻種Cholrella sp. 作水使用的肥液量依池塘狀況及水色濃淡不同各有差異,通常作水水色透明度達30~35公分即可,這時在池水中的綠藻可優先吸取光能及利用溶於水中之營養鹽,而與池底之絲藻產生生物間的生存競爭,由於池水中的綠藻佔優勢,因此可有效的抑制絲藻蔓生,進而防止水色消失。 (2)利用草食性魚類攝取絲藻:一般常見的草食性魚類中;淡水魚類有草魚,海水魚類有變身苦和虱目魚,這些絲藻開始要孳生的時間此時每公頃放入十尾中型的草食性魚類,通常淡水池塘放入草魚或淡化的虱目魚,而海水池塘放入虱目魚為佳。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的抑制絲藻的蔓生,同時草食性魚類不但不捕食池塘中的養殖動物,且易於與其形成族群融合而相安無事。 |
4.污染性藻相的出現與對策(1)污染性藻相的出現:白蝦養殖場大部份都設在沿海地區,故使用養殖用水之鹽分各有差異,所以在白蝦養殖池中,都可以發現海水和淡水藻種。這些藻種不僅可當為池蝦之餌料,也是池中浮游生物的餌料,同時這些藻類可以吸取水後之營養鹽,並於行光合作用時產生氧氣,增加水中溶氧,改善水質。可是隨著蝦池水污染程度之增加及物理化學之改變,養蝦池中之藻類及藻相結構也隨之改變。若能仔細分析池中變化的藻種及藻相,就可以將其作不水環境之指標,而掌握養殖池之水質變化,此對於養殖池之經營甚為重要。白蝦養殖池中最常見之藻類有藍綠藻、綠藻、紅褐藻和矽藻為主。除外也常出現絲狀的藻類如顫藻(Oscillatoria)、魚腥藻(Anabaena)、項圈藻(Anabaenopsis)和假魚腥藻(Pseudoanabaena)等。 當白蝦養殖用水之鹽分較低時,綠藻類數量會隨之增加,許多在淡水域生長的藻種也會在蝦池出現,最常見的有卵囊藻(Oocystis)、圓球藻(Chlorella)、衣藻(Chlomydomonas)、柵藻(Scenedesmus)、空星藻(Coelastrum)、四鞭藻(Carteria)和十字藻(Crucigenia)。當有很多具有鞭毛會游動的綠藻類和其他也具有鞭毛的藻類一起出現時,顯示和水質轉壞有密切關係。 又在高鹽度之草蝦養殖池中,起初常出現一些沿海之海洋性矽藻類,如骨藻(Skeletonema)、角毛藻(Chaetoceros)、彎角藻(Eucampia)等。這些矽藻到放養中期以後大部都消失掉,起而代之以菱形藻(Nitzschia)、舟形藻(Navicula)、雙壁藻(Diploneis)、斜紋藻(Pleurosigma)、布紋藻(Gyrosigma)和雙眉藻(Ampllora)等。這種變化是和池蝦攝餘及水質變化都有關係。 在蝦池中,有時會出現多量的渦鞭毛藻,而形成紅潮,而且有些種類會泄生毒素造成池蝦死亡的現運。當蝦池有機污染高、水質不良時,經常會出現眼蟲(Euglena)和鱗孔藻(Lipocinclis)等;因此,若能充份掌握藻類資料、配合水質及其他生物相分析,將更能了解池塘的水環境。 (2)污染性藻相的處理對策:白蝦經一段時間的飼養,池塘水質及池底會受到殘餌及白蝦的自家污染,由於污染程度的不同,所出現的藻相也不一樣,因此可利用這些污染藻相做為環境指標,來判斷蝦池的污染程度。 在低鹽分的池塘中,綠藻類最適合增殖,其水色以青色(綠豆之青色)為最佳,若池水在中腐水性以上時,一些藍綠藻如螺旋藻、顫藻、微囊胞藻就會相繼地發生,而產生藍綠的水色。若池塘污染更加深時,則出現魚鱗藻(Mullomonas sp.)及裸藻類如近軸裸藻(Euglena proxima),在白天水色呈濃綠,而晚上則形成一層綠色水膜在水面上。若遇有上述之污染性藻相出現時,須停止餵食或減少投餌量,並須連續換水及投放生物製劑,否則蝦病諸如白點病、微酵母症等將會發生。 在高鹽分之池塘中以矽藻為多,常會呈現黃褐色至棕褐色之水色。當池塘污染程度增加時,會出現渦鞭毛藻、條紋裸甲藻(Gyrodiniun sp.),使水色趨向赤紅,這些藻類也是構成紅潮的藻種,會分泌毒素,致使池蝦死亡。若池塘污染加深時,出現夜光蟲(藻)(Notiluca millaris),會在風尾池邊形成粉紅色群落或泡沫。如果池塘是出現黃棕色之水華是塔瑪藻(Alexandrium tamrense),此種藻不產生生物光,但含有麻痺性貝毒,會造成池蝦死亡。這些有毒性之污染性藻類是跟海水相呼應的發生,在沿海地區養殖場最好避開發生期間才開始從事養殖。若養殖場有淡水源的話,在養殖中期或毒藻發生期間前將池水鹽度降低,防止其發生才是一種真正的防治方法。 |
生物製劑的使用方法目前市面上所見之各種生物製劑品牌可分為液態及固態粉狀劑二類,前者是屬於活性菌,而後者是屬於胞子型,在使用上,液態活菌型就可直接用到養殖場,而固態狀胞子型就須事先活化後再使用,才能發揮到最佳效果。通常活化步驟如下: |
固態粉狀胞子型製劑其細菌胞子係呈休眠狀態,直接使用時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使用前先行活化增殖培養一段時間後再使用,才會迅速發揮效果,同時也可以減少製劑的用量。 近年來,許多生物科技公司研發出各種不同的生物製劑,其效果如何?使用者應該心理有數。並非每種生物製劑都能適用於蝦類養殖池,尤其不當的使用,往往不會產生效果。然而,綜觀生物製劑在蝦類養殖池使用績效說明於下,供大家參考: (1)液態生物製劑是屬於嫌氣菌,不會形成孢子,所以乾燥品不宜使用。 a.嫌氣菌在高溶氧的水中,易於喪失其功能。 b.嫌氣菌易生棲於底土之嫌氣層,若池塘底質為砂質或會滲水者,不宜使用。 (2)固態生物製劑是屬於好氣細菌,會形成孢子,在使用前須將孢子活化,才能發揮效果。 a.好氣細菌不適合液態桶裝,故均以固態販售。其菌相甚為複雜,常由二種或二種以上之細菌類或黴菌類混合而成的綜合性生物製劑。這類生物製劑會分泌出很多種酵素,分解池塘中之殘餌,對於水質淨化有所助益,可是使用過量時池蝦脫殼時,觸角易被酵素分解掉,產生無鬚的現象,對於蝦的生長及健康反而受到影響,像這些生物製劑使用在魚類殖池比蝦類養殖池更為恰當。 b.好氣細菌在高溶氧的池水中,其功能最為明顯,如果使用過量,池水會很快澄清,水色消失,致使池蝦緊迫、不安,進而顯響生長。之後,想要作水就少有些困難。 |
養魚世界月刊2002年9月份P14~22
一、前言
從水產捕撈產業步入水產養殖開始,土塘養殖的人數一直是最多的一群,以目前中國總養蝦面積而言,土塘養蝦面積即占98%以上。由於病毒長期的肆虐,一些具有資金及科技觀念的養殖戶,已紛紛進行養殖池的整體改造,邁入避免病毒侵入為主的封閉型高位池養殖模式。而土塘養蝦業界在長期的虧損之下,若再面對病毒疫情爆發時,大多都只能束手無策或人云亦云的慌亂以對,完全沒有正確的科技養殖觀念或成功模式可供參考。雖然目前國際上尚未研發出可有效根除病毒之藥物,但已累積許多藉由改善養殖操作模式來達到病毒防禦的實際經驗。其中成功的關鍵便是徹底掌握『苗』、『池』、『水』三方面的條件,包括「慎選無特定病毒SPF的優質蝦苗」、「建立封閉隔絕的養殖池」及「消毒完善的進水系統」等幾樣重點。但眾多的土塘養殖戶,單就改造封閉隔絕的養殖池就已無力完成,想要成功獲取可觀的養殖收益當真是難上加難嗎?因此,如何再造土塘養殖的高峰?已成為土塘養蝦業界重要的課題。
本篇文章就「蝦類常見的重要病毒資訊」、「無特定病毒SPF草蝦蝦苗的發展近況」及「土塘養殖成功的秘訣」三大重點提供給土塘養殖業者參考:
二、蝦類常見的重要病毒資訊
【中國重要蝦類病毒之危害性】
| 南美白對蝦 (白蝦) | 斑節對蝦 (草蝦) | 預防病毒感染之養殖重點 |
白點病毒(WSSV) | 具毀滅性,死亡率90 %以上 | 具毀滅性,死亡率90 %以上 | 土塘需適當的翻曬並消毒,即可去除白點病毒 |
桃拉病毒(TSV) | 具重大危害,死亡率40-80 % | 沒有明顯危害性 | 土塘一旦放養感染過桃拉病毒的蝦隻,便很難根除,因此需改善養殖池的條件或是更換養殖的蝦種,以免疫情繼續擴大 |
1、 白點病毒(WSSV)對所有養殖蝦種的致病性強,危害性大,但病毒在環境中的耐受性低,在脫離宿主6-12小時後即不具感染的危險性。不易經由鳥糞傳染。螃蟹、野生雜蝦、其他甲殼類生物、撓腳類等為主要天然帶原者。
2、 桃拉病毒(TSV)在環境中的耐受存活性較高,目前在冷凍超過一年以上的病蝦體中,仍可發現具有感染能力存在的桃拉病毒。桃拉病毒對白蝦的致病性最高,對草蝦等其他蝦類的致病性很低。現今已證實可經由鳥糞、水生昆蟲及兩生類的傳播。
由以上資料不難看出病毒性疾病對養蝦產業所造成的威脅,自從美國夏威夷於 1980 年代後期成功發展出無特定病毒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 南美白對蝦種蝦以來,「選用無特定病毒 SPF 的種蝦及蝦苗」的概念已然成為養殖技術系統上的主流。台灣及中國各養殖區也因成功引進無特定病毒白蝦,不但為曾被病毒疫情打擊甚巨的養蝦產業帶來一線曙光,更大大提升養殖的成功率及總產量;也因為如此,科學化養殖發展至今,中國已是全球蝦類產量第一的國家。
三、無特定病毒SPF草蝦蝦苗的發展近況
然而,隨著全球蝦類產量上升、蝦類產品的白蝦單一化及國際經濟局勢的轉變,包括貿易設限及藥物檢疫等許多問題,白蝦在國際市場的交易價格一路下滑。如今全球各國正重新思考草蝦養殖的可行性,因為草蝦仍是東南亞及太平洋沿海各地的原生物種,在養殖的技術上有其一貫的成熟度,各地內需及國際市場上的草蝦價格仍是優於白蝦。因此「發展無特定病毒SPF的草蝦種蝦及蝦苗」已成為當前各國競相投入研發的重點項目,包括美國夏威夷OI、澳洲CSIRO、泰國BIOTECH、越南RIA2等各國政府水產研究所及國際上大型水產公司,皆投入數千萬至數億美元的龐大經費來進行研發。這是一場融合高新科技研究及擁有龐大商業利益的競賽。中國本為全球水產養殖大國,當然不能置外於這場競賽。
目前全球無特定病毒 SPF 種蝦及蝦苗的研究發展均朝向兩大主流方向進行。
1. 人工系統培養 SPF 種蝦 (Broodstock Domestication and Maturation):目前已完成的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藍蝦、日本對蝦的培育。
2. 對野生種蝦進行SPF病毒檢疫篩選:對尚未完成人工SPF系統研發的草蝦、中國對蝦(P.chinensis) 及印度白蝦 (P.indicus) 等品種,主要以此技術進行生產。
目前在台灣與中國地區篩檢無特定病毒 SPF 種蝦的技術也越趨成熟,自 2004 年來於廣東平海、饒平、台灣台東及美國夏威夷等地利用土池及高位池養殖無特定病毒SPF草蝦蝦苗皆陸續傳出佳績;以八八六生物科技公司為例,該研發團隊除已掌握南美白對蝦、藍蝦、日本對蝦的種蝦、幼體、蝦苗、成蝦養殖技術以外,針對草蝦的 SPF 種苗技術也已經完備,現已可透過自行研發的 NDSSTP (Non-Destructive Standard Sampling & Testing Protocol) 非破壞性標準快速取樣檢測程式,利用 PCR/RT-PCR 將帶原的種蝦完全隔絕排除,並標定建立不同種源品系。多次的實際養殖試驗中更加證明,無特定病毒 SPF 草蝦蝦苗從幼體到仔蝦的培育都有相當不錯且穩定的活存率,而大蝦的養殖成功也是近幾年來少有的成果。
【愛試靈檢測試劑—讓您自行篩選 SPF 的蝦苗】
而對一般蝦農而言,儘管想選用無特定病毒 SPF 的蝦苗來進行放養,但在面對市面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眾多品牌時,不僅會落入不知如何選購的窘境,更有可能因為買到濫竽充數的不良蝦苗而當了冤大頭。因此,除非蝦農自己掌握高靈敏度的檢測技術,自行為購入的蝦苗做把關的動作,不然仍無法跨出科學化養蝦的成功第一。
我們建議蝦農可以在購入蝦苗之後即使用適合的病毒檢測試劑進行小量並全面的抽驗,確認其是否真的為無特定病毒SPF的蝦苗?待確定蝦苗是清潔不帶病毒時即可開始放養。一旦放養成功之後,為了避免土塘裡病毒殘留的問題或是後續因鄰近養殖池所引起的病毒污染,我們建議蝦農需定期的針對養殖池做後續追蹤檢測的動作,最佳的檢測頻率是每月針對各池皆進行一次樣品抽檢的動作,並視各養殖池的條件作檢測頻率的調整;例如若在養殖過程當中,天候有明顯的變化(如梅雨季引起的大雨或是颱風)、養蝦池裡的蝦隻有出現泳動異常或是不正常的浮頭,則需加強檢測的頻率。而在收蝦前一個月,則需加強檢測的頻率,建議每半個月便針對每池的蝦隻進行抽檢的動作。
因此病毒疫情的追蹤檢測工作是一刻都不能鬆懈的,而在繁複的養殖工作中,選用能減少人工、時間及金錢成本的病毒檢測試劑,相信更可協助蝦農降低養殖風險、並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另外如「愛試靈檢測試劑」這種高靈敏度的檢測試劑已經上市了,絕對可以作為您的養殖事業中最佳的檢測伙伴!「愛試靈檢測試劑」可讓您在沒有專業人員操作的狀況下,及可以自己隨時隨地自己動手做檢測,並可在短時間內獲得與二次PCR靈敏度相當的檢驗結果,讓蝦農便不會再因等待樣品送檢而延誤放苗的時機,或無法即時採取應變措施。
做好科學化的疾病管理,依據各養殖池的狀況選擇適合的檢測試劑並調整檢測的頻率,不僅可替蝦農寶貴的養殖財產做好把關的動作,更可以讓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養殖業界的專家。
四、土塘養殖成功的秘訣
除了自行掌握適合的檢測工具來把關之外,養殖池的條件也非常的重要;因為除非建立較易全面消毒的高位水泥池,或具塑料膜鋪底的養殖池之外,便很難避免殘留在養殖池中的桃拉病毒繼續感染後續各造次的養殖,這也是目前國內蝦農利用土池來養殖白蝦時最大的顧慮。既然如此,何不將這些疑似感染過病毒的土塘,移作放養不畏懼桃拉病毒的草蝦呢?雖然草蝦仍有可能會因感染到白點病毒而大量死亡,但畢竟白點病毒,經日光強烈曝曬及嚴格消毒,並不會殘留在養殖池中,進而影響到後續各造養殖的成效;如此一來,蝦農的養殖風險不但可以往下降低一大步,而憑藉著草蝦於全球交易市場中一直有平穩而極佳的價格表現,蝦農則更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商機利潤。
唯有針對自己養殖池的特性,選擇合適的養殖蝦種來放養,才可幫助土塘養殖戶避免淪落每一季病毒一再發生的窘境之中。以下僅針對防禦病毒的需求,將養殖池與養殖池品種的建議及土塘養殖成功的幾項建議條列如下:
【養殖蝦品種的選擇順序依次如下】(以病毒防禦、養殖特性、回報率為考慮重點)
(A)封閉型高位池(與土壤完全隔絕的池子)
(1)SPF白蝦 (2)SPR白蝦 (3)SPF草蝦(斑節對蝦)
(B)一般型高位池(底部無薄膜隔絕或加鋪沙泥,為半隔絕池)
(1)SPF草蝦 (2)SPR白蝦 (3)SPF白蝦
(C)高位土池(底部高於水平面,池水可完全放乾並可進行翻土曝曬)
(1)SPF草蝦 (2)SPR白蝦
(D)低位土池(底部低於水平面,池水不能自然放幹或無法進行完全曝曬)
完全不適合蝦類養殖,盡可能改變養殖種類,低密度的魚蝦混養是一種可行的選項之一。
【土塘養殖成功的幾項建議】
1、 慎選適合土塘養殖的蝦種(如無特定病毒SPF的草蝦苗)
2、 土塘池底需高出水平面以利塘底可充分翻曬
3、 建立進水獨立、不會與外面水源相通亦不會因潮差而進水的封閉型土塘
4、 設立蓄水池落實防禦進水感染(進水需消毒後才可注入)
5、 防止活體生物進入水池(加強過濾設備)
6、 魚蝦混養亦是成功養殖選項之一
五、結語
多數的養蝦戶面對自己的養蝦事業都會產生一種共同的心聲「這是一門靠天吃飯的行業」;這樣子的想法全然是在養殖科技及疾病檢測技術仍未達到一定水準的年代所殘留下來的印象,在那個資訊傳播不甚方便的年代理,養殖業界中的業者良莠不齊,更常會接觸到一些不太科學的養殖觀念,道聽途說的下場不但導致個體戶蝦農的損失,更常引起養殖業界的連鎖性混亂。
目前養殖蝦業受病毒的危害相當嚴重,而不同的品種對不同病毒的表徵亦不盡相同,但發展及推廣使用無特定病毒 SPF 種蝦及蝦苗的方向確是正確不會改變的。中國目前以養殖白蝦為主的原因在於有穩定的 SPF 白蝦種蝦及蝦苗可以供應。但若能選用無特定病毒 SPF 的草蝦蝦苗來放養,其來自環境中的危害性病毒反而容易控制,並佐以適合的病毒檢測試劑來為您辛苦投入的養殖事業做好把關的動作,相信以草蝦在全球交易市場一直保持平穩而極佳的價格表現,以及養殖物種多元化的概念而言,無特定病毒 SPF 草蝦養殖具有許多優勢,以市場供需的角度來分析,對養殖業及消費者而言都有利。另外,如能選用「白點愛試靈」這一類的高靈敏度檢測試劑,便可讓蝦農透過最方便的檢測程序,而得到最靈敏及最快速的檢測結果,更可讓養殖戶自行掌握第一手的病毒感染資訊、即時做好把關的動作。
要想成為養殖的永遠贏家,就得先養好蝦、再用科學、健康、生態技術管理養殖事業,徹底落實病毒的把關動作,這才能提高對蝦生產的水平,減少病害的發生,並為蝦農帶來光明與廣大的經濟效益!
國蝦 | 首先我們要介紹淡水長臂大蝦,這一種又叫做羅氏溫蝦,因為由泰國引進所以又叫做泰國蝦,這一種淡水長臂大蝦的繁殖,因為牠體型較大,所以也是我們目前在台灣正大力推廣的蝦類之一。 因為這種蝦有一個特性,牠在產卵孵化後的幼苗期一定要在河口摻有海水的水域才能夠生存,那牠在池塘中可自然的交配成熟,成熟的蝦頭是成紅褐色,交配以後20小時就能夠產卵,那卵附著在腹部的游泳之上而成為抱卵的母蝦,這時候卵由黃色褐色而轉為灰黑色,再20天以後就孵化出來,牠孵化出來是水蚤幼期,這一種蝦種是怕冷的,所以寒冬就要收成,那泰國蝦在淡水域現在已經成為主要的養殖蝦類了。 |
草蝦 | 草蝦是對蝦中體型最大的在台灣我們通稱為草蝦,因為牠生長在沿岸泥沙或海藻多的地方顏色是草綠色,所以叫做草蝦,但是在香港、澳門他們都叫做尾蝦或大蝦,南洋一帶他們叫做虎蝦,因為在台灣由於1976年人工繁殖成功,所以蝦苗供應已經不缺乏了,所以在大力的推廣之下,現在養草蝦的事業紛紛的設立,所以已經有養殖草蝦王國之稱,草蝦是台灣、菲律賓的最重要的養殖蝦種。 |
斑節蝦 | 斑節蝦是對蝦中的大型蝦類,因為牠體表上有十條以上的條紋褐棕色的條紋,所以叫做斑節蝦,因為斑節蝦在日本牠的消費尤其驚人,所以呢日本與其他東亞各地區大量的致力於斑節蝦的繁殖,斑節蝦喜歡棲息在有砂石的環境,水溫到25度,鹽度大概千分之20到35,但是如果一旦打雷下雨,池水被沖淡就有大量死亡的現象,所以呢在台灣斑節蝦又叫做雷公蝦。 |
沙蝦 | 底下介紹是沙蝦的養殖,砂蝦又稱為蘆蝦,這種蝦子是中小型的蝦類,飼養2個月就可以上市,一般都和虱目魚及鱸魚及烏魚混養也有單養的,除了草蝦、斑節蝦以外,這個砂蝦是最好的養殖對象,那砂蝦的特點是能夠活蝦的上市,而且在春節各類蝦類無法供應的時候只要在這個時期大家可以賣的好價錢,產量雖然不多但是收益不錯。 |
白蝦 | 最後介紹是白蝦,南美白對蝦,這一個蝦類是中型大型的海水經濟蝦類,這個最大的特徵是母蝦成熟後產卵在海水中,所以在適當的溫度跟鹽度下就能夠孵化成幼期,那一隻健康的白蝦最明顯的特徵是潔白透明只有在尾段的地方,外緣那邊有帶狀的紅色,牠的前端的兩條鬚是粉紅色的,這個跟藍蝦不同,藍蝦還有另外一個很大的特徵就是牠的顎表,顎表上緣有8到9個尺,而下緣有2尺,這跟砂蝦不一樣,那關於白蝦的養殖呢?第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日本、台灣還有法國都是最早開發蝦類人工養殖研究的國家,但是呢早在1980年的時候美國就有一群人發現到在墨西哥到祕魯之間的太平洋沿岸海域有這種原生種的白蝦,那開始在我們台灣是在1996年才引進來飼養是南美白蝦,由於牠生長相當的優勢特性,人工繁殖又容易,如今牠的蹤跡已經遍布到全世界的溫帶、熱帶區域。 |
近月來白蝦置台灣湠栽記錄‥
兼談對完全養殖系統建立的寄望
前言
十多年前,白蝦 ( Pcnacus vannamci ) 置台南水試所就有湠過三代栽的記錄 ( 林明男 1998,白蝦人工湠栽,養魚世界 1998.10 )。
1998 年高屏地區有寡蛾仔場 ( 專門生產 nauplius 的蝦栽繁殖場 ),由 Hawaii 引進 SPF 種蝦來發栽,其中有人對白蝦的生物習性尤其是生殖巢發育 ( 激卵佮精莢成形 ),性成熟的體形、月齡,交配過程等等無夠了解抑是有所誤解,遂用清草蝦母的方法來活栽。
雖然 1998 年 10月初開始置種苗協會、高雄市繁養殖協會、枋寮、林園、彌陀等漁會,茄萣農會及台南、嘉義等區漁會的熱心安排,置講習、座談會中也曾經做過幾場專題演講,雖然情況有改善,但是經常有人來七股找我問問題,交換意見,本編是記錄近月來,來過研究室業者,對他的建議來改善的結果,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另外,舊年的中蝦,今年三月已經有的場置塭仔給飼到種蝦體型,其中有的蝦母置塭仔開始激卵,有的業者用塭種蝦來活蛾仔。也就是,白蝦完全養殖置台灣重新再建立的功課有希望了,但是塭育種蝦牽涉到生殖力是否是有帶病毒的問題,對產業的影響如何,值得提出來探討、做公開討論。
內容
分做進口與本土培育的種蝦做記錄。為尊重隱私權,未徵求同意進前的繁殖場,單用編號代表。
一、進口部份:總共記錄四場
◎編號:種蝦場 0101。
地點:屏東縣枋寮鄉。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8/09/23。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夏威夷進口 200對。(2)、種蝦體型:蝦母體重 40 ~ 45g,蝦公體重 35 ~ 40g。(3)、種蝦已經使用大約 3 個月,放的卵攏無形 ( 無受精孵化 )。所以給種蝦徙到目前的孵化場。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1)、種蝦交配率低,抑是無交配。(2)、產卵後孵化率低,抑是全部未孵化。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1)、室內交配池光線不足,影響交配行為。(2)、種蝦弱身,體力壞,外觀昧光滑,而且置蝦身,有做跡、黑焦現象。
●建議改善:(1)、增加光線照射、提高照度。(2)、種蝦公母分開、各別培育。(3)、欲產卵的蝦母移入蝦公池交配、產卵。(4)、受精卵,採取集卵、洗卵方式來孵化。(5)、提高蝦公的種蝦品質,改善精莢內的精子品質及含量。(6)、種蝦餌料多元化,增加蝦公海蟲 ( 沙蠶 ) 投餵量。
1-4、結果:
(1)、交配率提高至 80 ~ 90%。(2)、產卵時受精、孵化率提高至 50%,每日收集的蛾仔量大約 30 ~ 100 萬尾。(3)、多次產卵交配後,蝦卵都沒有孵出蛾仔,經過顯微鏡檢查,發見蝦公的精蟲有的無尾 ( 英語 spikc,說明參見林 1998,白蝦人工湠栽,養魚世界 1998.10 )、大部份是短尾較多。
●再建議:(1)、增加公母比例,母:公 1:3。(2)、改善種蝦池水質,防止病害發生。
◎編號:種蝦場 0102。
地點:屏東縣林園鄉。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8/10/30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位夏威夷進口 50 對。(2)、種蝦體型:蝦母體重 45 ~ 50g。(3)、種蝦已經使用 3 個月,放的卵都無形。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蝦母交配成功率低,追尾交配時精莢容易脫落池底,或蝦公交尾器 ( petasma ) 出問題。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1)、種蝦交配池光線不足,影響交配成功率。(2)、蝦公交尾器缺損、斷裂不全,無法度交配成功,精夾囥昧準、半中途拍落置池底。
●建議改善:(1)、交配池提高照光時間。(2)、撈捕蝦公時避免損壞第一對游泳腳,尤其是內肢連做伙的交尾器不可給牠摛開。(3)、提高蝦公比例。(4)、交尾器已經損壞的蝦公,暫時把母的分開飼養,等牠脫殼再生後才再來拍種。(5)、提高蝦公的種蝦品質,改善精莢內的精子含量及品質。(6)、種蝦餌料多元化,增加蝦海蟲投餵量。
1-4、結果:
(1)、交配率提高至 80 ~ 85%。(2)、每日收集著的蛾量大約 300 ~ 500 萬尾 ( 1999/02/03 止 )。(3)、蝦母產卵、孵化正常,可以達到計畫生產目標。2 月 3 日種蝦增加到 500 對至 24 日以後,每日可生產 1,000 ~ 1,200 萬尾蛾仔。
●再建議:(1)、增加雄蝦比例,以公 1 母 3 的比例較好,較會凍維持懸的交配、受精、及孵化率。(2)、種蝦餌料要求新鮮、多元化,補充營養,以提高生產品質。(3)、改善種蝦池水質,防止病害發生。(4)、避免給蝦公扐損傷,保持安定、健康狀態。
◎編號:種蝦場 0103。
地點:屏東縣佳冬鄉。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8/01/08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位夏威夷進口種蝦 150 對。(2)、種蝦體型:蝦母體重 45 ~ 50 g,蝦公體重 40 ~ 45g。(3)、種蝦已開始交配、產卵、孵化,但每日收到 30 萬尾以下的蛾仔。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1)、母蝦交配成功率低。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交配池照光時間不足。
●建議改善:(1)、愛延長交配池照光時間,才有法度提高交配率。(2)、蝦公比例愛提高,才有法度提高交配率及孵化率。(3)、種蝦餌料愛多元化,愛增加使用海蟲來餵蝦公。
1-4、結果:
(1)、交配率提高至 80%。(2)、每日會凍收集的蛾量大約 300 ~ 500 萬尾。(3)、蝦母產卵、孵化順適,會凍達到生產目標。(4)、目前種蝦已經增加到 500 對。
●再建議:(1)、增加蝦公比例,到達母的三倍,才妥當。(2)、種蝦鮮料要較多元化來補給種蝦營養,來提高生產品質。
◎編號:種蝦場 0104。
地點:高縣茄萣。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9/02/26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夏威夷進口 300 對。(2)、種蝦體型:雌蝦體重 45 ~ 50g。(3)、剪單眼柄兩禮拜,大多數脫殼,卵綴細、猶未放卵。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蝦母可能月齡不足。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1)、交配池光線不足。(2)、蝦母卵巢已成熟而未移入產卵池交配。(3)、有部份蝦公交尾器損傷。
●建議改善:(1)、交配池延長照光時間。(2)撈蝦公時避免損害交尾器。可以用網斗來貯蝦,方便扐蝦的操作。(3)、提高蝦公比例。(4)、保持蝦公安定性,餌料要充足。(5)、種蝦餌料要多元化,增加使用海蟲投餵蝦公。
1-4、結果:
(1)、自然交配率提高至 80 ~ 85%。(2)、蝦母卵巢成熟度提高,每日有 30 尾種蝦產卵,孵化率良好,開始有蛾通收集。
●再建議:增加蝦公比例至蝦母的 3 倍數量較好。
二、本土培育的種蝦部分:總共記錄四場。
○編號:種蝦場 0201。
地點:屏東縣佳冬鄉。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9/02/03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置塭仔培育種蝦 500 對。(2)、種蝦體型:蝦母體重 46 ~ 50g。(3)、種蝦已剪單眼柄 3 個月以上,置室外土窟蓄養,一直無見著蛾仔。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1)、蝦母未成熟猶未放卵。(2)、蝦公未俏,猶吥知通追尾交配。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1)、室外蓄養種蝦無法度觀察無交配抑無。(2)、蝦母卵巢無夠成熟。(3)、水溫偏底。
●建議改善:(1)、種蝦移入室內,黃昏晚以後靜靜觀察是否有交配行為。(2)、扢蝦公時避免損害交尾器。(3)、蝦母餌料要充足以促進卵巢發育。(4)、用飼料改善蝦公的精蟲。(5)、種蝦池水溫保持 28 ~ 30℃。(6)、種蝦餌料多元化,增加使用海蟲投餵蝦公。
1-4、結果:
(1)、開始有交配,交配率 20 ~ 30%。(2)、曾經收集 10 萬尾蛾仔。
●再建議:(1)、提高蝦公比例。(2)、種蝦餌料要新鮮、多元。(3)、改善種蝦池水質,防止病害發生。(4)、避免扢蝦時陣損傷著蝦公的交尾器。保持安定健康狀態。(5)、塭蝦公移入室內,先培育一段時日才使用。
◎編號:種蝦場 0202。
地點:屏東縣枋寮鄉。
第一次來研究室洽接日期:1999/02/24
1-1、當時的情況 ( 業者自述 ):
(1)、種蝦來源及數量:家已培養的塭蝦。A 場,母 300 尾、公 400 尾,1999.02.11 剪單眼柄。B 場,母 400 尾、公 600 尾,1999.02.19 剪單眼柄。(2)、種蝦體型:蝦母體重 48 ~ 55 g,蝦公體重 46 ~ 50 g。孵化率低。蝦公吥捌觀察著追尾交配現象。
1-2、研究室初步斷定的問題點:
可能是公的有問題。
1-3、去現場觀察、斷定出的問題點:
(1)、種蝦徙入室內後是否夠安定。蝦公成熟度是否足夠。(2)、公母種蝦迭迭脫殼,月齡未夠,而且猶未進入天然成熟期的好時機。
●建議改善:(1)、種蝦徙入室內,適應環境後才進行剪單眼柄來催熟較適當。(2)、剪單眼柄後食量增加,會凍提懸到並常時的 3 ~ 4 倍。投食足夠才會凍激卵。若無,激昧到生卵就都消去。(3)、種蝦餌料要多元化,增加使用海蟲投餵蝦公。(4)、交配池要保持光照。
1-4、結果:
(1)、交配率提高至 20 ~ 30%。(2)、曾經收集得 30 ~ 100 萬尾蛾仔。
●再建議:(1)、再提高蝦公的比例。保持安定性。(2)、新鮮多元化的餌料要再加強。(3)、注意水質、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