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成林180天,年年平均高度5公尺,速生期每天可生長3~6公分,離地20公分之平均直徑為4公分。 2.存活能力極強,適合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帶.等多種不同氣候類型之地區生長,抗風能力強,並無病蟲害之虞。 3.成材量高,是其他樹種的數倍之上。 4.功能及用途十分廣泛,經濟價值高,除了可作為水土保持之防風林之外,如運用在農牧業,可作高產能飼料;運用在林業上,可做紙漿、合板、包裝紙、球棒、及木炭.建材等 5.耐溫性廣,高溫(40℃)或最低溫(零下),白楊樹皆能安然渡過,亦不會發生枯萎或凍傷的現象。 6.抗風性強,再成林(180天)後,即可抵擋7~10及之強風;足年後,亦不會出現倒褟、折斷的現象,極適合當防風林防沙種植使用。 綜合上述,可知白楊樹是目前世界上生長最快速的樹木,無論扦插或整株栽移,有土即活、遇水則長、為目前最易生長的新樹種。 --------------------------------------------------------------
綠色資產發酵,在兩岸擁有4萬公頃林地的永豐餘造紙公司昨(16)日表示,全球碳權交易市場興起,再加上木材加工市場價值升溫,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兩岸擁有的森林價值達30億元以上,其中碳權價值高達24.4億元。這是第一家公布碳權價值的上市櫃公司。 永豐餘強調,這項金額是根據林務局公布主要樹種每公頃二氧化碳吸附量來換算,由於台灣及中國兩地都未正式實施碳權交易,永豐餘尚未將此綠色資產認列在財報。
永豐餘強調,今年起國內外各企業吹起種樹減碳的風潮,樹木種植後,需要嚴謹的管理及適度的砍伐,以維持碳吸收的活絡性,該公司已接受不少企業洽詢森林管理的技術,永豐餘正評估建立一套顧問機制,且考慮將森林管理技術輸出到其他企業。
永豐餘指出,該公司在台灣擁有造林面積1,318公頃,在大陸與華紙合資的鼎豐紙業公司,到明年在大陸造林面積可達到4萬公頃,推估永豐餘在兩岸共可掌握24.4億元的碳權價值。 永豐餘估計,該公司在台灣的林地,不少是高經濟價值的樹種,推估這些林地創造的木材價值也近6億元,估計兩岸現有森林價值,超過30億元。
永豐餘指出,全球吹起碳權交易風潮,依照聯合國京都議定書的規範,森林因為可吸附二氧化碳,可被當做碳權交易的商品,估計每1公頃的闊葉林,每天可吸收1公噸的二氧化碳,這些樹林若協助企業進行二氧化碳減量,每公噸將可協助企業減少1,820元的稅金。
永豐餘龐大的土地進行造林,除掌握碳權商機外,在台灣擁有的1,318公頃森林,共種植200萬株樹木,其中,位在台東關山的電光林場,面積100公頃以上,這片林場擁有500種以上的台灣原生種樹林,附近也有火山景觀,極具觀光觀光休閒的開發價值。
永豐餘指出,已打算將台東的電光林場規劃為「原生植物園」;並且評估將台北雙溪、苗栗三義等地上百公頃珍貴森林及富饒的農園,規劃開發為休閒農場,後續潛在的商機相當可觀。
|
--
台灣白楊樹該不會是基因改造的吧
今天看到新聞說: 大度山造林 期待大台中成為國際低碳大都市 為快速實現低碳城市之願景,由國策顧問黃大洲、「台灣楊樹推展計畫」主持人林克謨博士和台中中興扶輪社陳隆志社長等數百人共同啟動十萬株造林植樹活動,十七日上午在台中縣市交界大度山上栽植白楊樹,期待台中縣市合併改制大台中直轄市,共同致力於打造成為國際的低碳城市。
這個台灣白楊樹是什麼鬼勒。上網查了一下。
某間 溫室氣體管理顧問公司的網頁說: 生物基因科技良的台灣白楊樹.... 中國對創業家的報導說: 白杨树“过江”环保也赚钱 (林克謨)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和改良杨树品种,以前素有“杨树不过江”的说法,传统中国杨树的栽植,主要在长江以北、属温带气候的地方。经过基因转化,他的 台湾杨已经成功“过江”,在台湾中部沿海地区种植的杨树,在今年8月甚至经受住了“莫拉克”台风的侵袭,99%的树屹立不倒。
原來從幾年前開始, 台灣已有農業生技公司引進所謂基因改造的白楊樹,包括 【綠里寶白楊樹】在雲林 【超級速豐楊】(速生楊)在台中與雲林
另外我也看到有這個行動:「 停種基因改造樹運動」〈 STOP GE Trees Campaign 〉 我很疑惑,因為如果基因轉殖技術要應用的話,最好用途應該就是作為育林作為可砍伐使用的林場,以提供家具、紙張之類的產品製造。不過,如果是為了綠化與造林減碳,不是就該老老實實的種植原生樹種嗎?大度山的原生植物有苦楝、樟樹、烏桕,都會公園的樟樹就長的不錯,大肚山很多荒地也都是樟樹與烏桕。 另外我也不明白,基因轉殖的樹種是否可以拿來造林?(根據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相關法規,基因轉殖植物可以經主關機關同意後銷售或推廣) 大度山造林計畫,說不定還是我們納稅錢去補貼的勒?! 有認識議員或林務局官員的請去溝通一下吧! |
在從事台灣白楊的推廣事業之前,林克謨曾經管理過台北有名的“小巨蛋”。用他的話來說,經常和台灣的明星們打交道。不過,現在他的“明星”,則是一棵棵挺拔的台灣白楊樹———21年前,他的身份是台灣台中縣首任環保局局長,所以,現在的事業對他來說,是一種“回歸”。
泰坦尼克號上的“LV”
“看這個LV!”林克謨打開PPT,出人意料地說了這麼一句。記者定睛一看,是一張“老古董”樣式LV硬型皮箱的圖片。 1911年,“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從海底船上打撈出的這個LV皮箱,竟然沒有滲進半滴海水。據說,LV正是因此開始聲名大噪。
事實上,當年的這個皮箱,其內襯用的正是白楊木。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蒙娜麗莎》的原畫是畫在白楊木板上的、阿斯匹林的主要成分就是白楊木中萃取的水楊酸……美國現在已經從轉基因白楊的纖維素中提煉出乙醇,預計到了2020年,乙醇燃料將取代美國1/3的石化燃料。
原來,這便是林克謨的“創意生意經”。他花了很長時間研究和改良楊樹品種,以前素有“楊樹不過江”的說法,傳統中國楊樹的栽植,主要在長江以北、屬溫帶氣候的地方。經過基因轉化,他的台灣楊已經成功“過江”,在台灣中部沿海地區種植的楊樹,在今年8月甚至經受住了“莫拉克”颱風的侵襲,99%的樹屹立不倒。
除了台灣地區,林克謨旗下的建日公司已經把樹種到了福建和廣東。他對海西地區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要把更多的楊樹和商機“種”在這裡。
台灣楊的“創意產業鏈”
在去上杭植“功德林”的前後幾天裡,林克謨特意帶著日本NGO組織的團員們在廈門呆了好幾天。別小看這個組織,其成員大都是日本有名財團、企業的負責人。 “我在做全面的考察,或許很有可能把我們在大陸運營的中心設在廈門。”
他的底氣,在於建日公司擁有的優質台灣楊樹苗。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模式,以海西為中心,可以很快把台灣楊的“生意”拓展到大陸任何有需求的省份。
林克謨告訴記者,現在有一些日本知名的林業公司,已經在中國大陸成立專門收購白楊樹的公司。 “有多少收多少。”林克謨說,木材未來仍然是全球緊缺的原物料,市場需要的就是這種“速豐林”;在全球抗暖化、降低碳排放的背景下,大規模種植白楊樹的“環保效益”,也是環保局長出身的他所特別看重的。
當然,他的“創意”還不止於此。在國外,有一種被稱為“樹銀行”的機構,父母每年為孩子種100棵樹,既是做公益,又有為孩子未來做“儲蓄”的功能。在台灣,已經有金融機構跟他密切接觸,希望將他擁有的林木資源包裝成一定期限的理財產品。這些模式,在他看來,都有可能很漂亮地“拷貝”到海西地區來。
採訪結束前,得知記者要拍照,林克謨特意選了一張畫滿笑臉的藝術作品作背景。 “楊樹就像我的'孩子',想到它們,我就會開心地笑。”說著,他真的笑了。
| < bod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