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BA和NAA誘導木薯莖段外植體的再生植株,進行木薯組培快繁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在MS+BA 4.0 m g/L+NAA 0.1 m g/L的培養基上培養10 d後,誘導出幼芽;叢生芽在MS+BA 2 m g/L+NAA 0.05 m g/L培養基上增殖,增殖倍數達2.57倍;生根培養基選用1/2 MS+NAA 0.2 m g/L為最佳,生根率達100%。該木藷苗移栽成活率達94%。
(2.57x2.57x.......x12月=83,022倍=x24月=6,892,788,602倍)
中文名稱:樹薯
英文名稱:Cassava,Manioc
學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
'Variegata'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樹薯屬(Manihot)
別名:木薯、臭薯、葛薯、樹番薯、番薯樹、紫香薯、薯樹、食用樹薯
原產地:巴西,為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澱粉作物之一。是世界三大薯類(馬鈴薯、番薯、木薯)植物之一。木薯栽培以非洲最多,其次是亞洲。臺灣大約於 1902 年從南洋引入栽培。
分布:台中以南各縣及花蓮普遍栽培,部分山坡地並有歸化現象。目前南投、台南、嘉義、高雄、屏東及花蓮的低海拔山坡地和丘陵地種植較多。
用途:1.食用:塊根含豐富澱粉,塊根切片,或搓簽,曬乾、稱樹薯片、樹薯簽,可供食用或作家畜飼料;塊根去外皮、搗碎,以水壓出澱粉,沈澱後,取出曬
乾,稱樹薯粉、太白粉;可供製作味精、葡萄糖、冰淇淋、酒精等的原料,也可當家畜飼料。2.鮮葉和嫩莖可作飼料或餵魚,莖可燒炭或做造紙原料。3.藥用:性味:葉:苦、寒。效用:葉:收斂止血,化瘀止痛。治外傷出血,頭痛;樹皮:治風濕關節炎。
特徵:薯為大戟科樹薯屬直立性灌木多年生塊根植物,高約 1 -3 公尺,塊根圓柱狀,肉質、肥厚,故又稱木薯,莖有乳汁,木質、粗壯,上部分枝;單葉互生,掌狀
3-7 深裂或全裂,各裂片呈倒披針形,全緣,葉柄長約 30~ 50 公分,基部膨大,中空,折斷有膠絲,葉脫落後在莖上留存葉痕。花單性,圓錐花序,雌雄同株而異花,無花瓣;花萼大,鐘狀,5 裂,呈花瓣狀,黃白而帶紫色;雄花 10 枚,2 輪;花柱 3,下部合生;雌花子房 3 室;蒴果橢圓形或圓球形,有 6 條狹波狀縱稜。品種有甜味和苦味兩種,甜味種的槐根含較低的氰酸,表皮呈淡青色;苦味種的塊根含多量的氰酸,表皮呈褐色,兩者不難區別。塊根未煮熟或氰酸未完全分解前就拿來食用,會有中毒的危險。樹薯全株有毒,新鮮塊根毒性尤大。輕者噁心、嘔吐、下痢、昏眩;嚴重者呼吸衰竭而死亡。還可引起甲狀腺腫,並會傷害視神經和運動神經等。
科學家育種目標鎖定“超級基改木薯”來源: AllAfrica.com木薯是全世界8億人口的主要營養來源,現在它正受到一個尋求促進其營養價值的專案的關注。木薯生物營養促進計畫(BioCassava Plus project)獲得了比爾蓋茨和美琳達·蓋茨基金會1210萬美圓的資助,包括了來自哥倫比亞、肯雅、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的科學家。科學家們正在尋求強化一種單株達500克的成年木薯的基本營養成分,包括維生素A和E,鐵和鋅。其他目標還包括讓這種作物更抗病,將其保質期從一天延長到兩周,並減少其氰化物毒性。科學家們聲稱,從該專案在2005年開始,他們已經在三年內找到了所有這些目標的可行證據。轉基因木薯正在美國接受嚴格的生物安全審查,大田試驗正在美國農業部在波多黎哥的試驗田進行。這個專案的下個目標是在2009年在肯雅和尼日利亞進行田試,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會把這些性狀放進同一個品種。12月15日,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 973”計劃項目——“重要熱帶作物木薯品種改良的基礎研究”在海口啟動。項目以木薯為熱帶作物典型材料,旨在揭示木薯澱粉高效累積的代謝途徑和逆境適應的分子機制;發掘重要基因資源和分子標記,奠定木薯及近緣作物遺傳改良的綜合技術和理論基礎,據此培育出適應於需求的新品系;熱帶作物產業科技體系的整體研究能力;建立國際木薯基因組學數據庫與應用平台。“ 973”計劃顧問委員會農業專家組長朱作言院士在會上指出,我國農業資源非常豐富,熱帶地區農業很有特色,發展熱帶農業,希望爭取在5年的執行期內做出成績,為今後的研究基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指出,木薯是全球6億人口賴以生存的食糧,也是加工生物基產品和燃料乙醇的理想原料之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將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希望項目參與單位發揮優勢。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彭明研究員作了主題報告,介紹了項目的總體情況。該項目的6個子課題負責人分別作了報告。國家“ 973”計劃農業領域諮詢組專家顧銘洪、李保國、王林和、喻子牛教授,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所長、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萬建民教授,海南省科技廳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主要領導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項目組專家出席了啟動會。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為項目第一承擔單位,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南植物園、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復旦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等單位合作承擔。項目依托部門為農業部和海南省科技廳,項目執行年限從2010年1月開始,至2014年8月結束。
以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BA和NAA誘導木薯莖段外植體的再生植株,進行木薯組培快繁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在MS+BA 4.0
m g/L+NAA 0.1 m g/L的培養基上培養10 d後,誘導出幼芽;叢生芽在MS+BA 2 m g/L+NAA 0.05 m g/L培養基上增殖,增殖倍數達2.57倍;生根培養基選用1/2 MS+NAA 0.2 m g/L為最佳,生根率達100%。該木藷苗移栽成活率達9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