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生物之培養與鑑定……!!




一、依形態區分




1.固體培養基:含1.5~2%Agar(固化劑)




2.液體培養基:不含凝固劑




3.半固體培養基:含0.5%Agar(固化劑)




二、依作用區分




1.基礎培養基




僅含微生物生長之基本營養素。




2.優厚培養基(enriched
medium)




除生長基本營養素之外,另添加特殊成分,促使無法在基礎培養基之微生物能生長。




3.選擇培養基




培養基中加入特定之營養物質,僅供特定微生物利用生長,而其他微生物則無法生存。例如EMB agar對大部細菌有抑制,而對腸道細囷能分解乳糖者,則無抑制。故可將E.
coli
與產氣桿菌從細菌群中分離。




4.鑑別培養基(differential
medium)




在普通培養基中加入特殊物質,讓欲分離之微生物吸收而呈特殊效應,可運用於菌類培養基、藻類培養基、原生動物培養基。




例如培養基內加乳糖或指示劑,觀其是否醱酵或變色;膠團桿菌加甲苯甲酸鈉呈黃綠色。(活性污泥法應用之)




5.分析培養基




依加入培養基後之生長情況,得佑何者為抑制劑,何者生長劑。




2培養方法




一、純種培養(prue
culture)




培養單一菌種衍生之細胞群。




(一)好氧培養




1.劃線法(streak
culture)




利用接種環在培養皿平盤上之固態營養基表面逐次劃直線,每次起始點均含蓋上次直線之末段,使達到逐漸稀釋之效應。




2.斜面法(slant
cultrue)




將含凝固劑之培養基於試管中作成斜面,再以接種環在斜面劃線接種培養。




3.穿刺培養法(stab
culture)




將未凝固之培養基倒入直立試管中,凝固後將囷種以刺針垂直接種,藉以觀察菌體之運動性。




4.注入培養法(poru
cultrue)




利用無菌液態培養基作為稀釋液,將菌體懸浮液作連續式稀釋,再倒入培養皿培養,此法主要目的為菌體之分離。




(二)厭氧培養




1.化學試劑




利用pyrogallic acid NaOH作用會消耗氧氣之原理,在密閉容器中,促使此反應進行而造成厭氧條件,但須避免NaOH接觸菌體。




2.特殊裝置




1)GasPak system




加水至GasPak發生器作用生成H2CO2,以Pd作催化劑促使O2H2反應而變成厭氧狀態。




(2)Brewer無氧瓶




瓶內通入H2後密閉,再通電流促使下列反應:




2H2+O2H2O




消耗氧而生成之水以CaCl吸收。




二、混合培養(mixed
culture




培養對象為一群不同種類之微生物,在培養容器內控制住生長營養及培養溫度、pH等環境條件,使微生物群自然達平衡之狀活性污泥之培養需要:




(一)微量營養劑溶液




包含FeCl3MnCl2.4H2OZnCl2CuCl2.2H2OCa Cl2.6H2ONa2B4O7.10H2O、檸檬酸鈉等成分配方。




(二)基質溶液




微量營養劑溶液、KH2PO4NaH2PO4.H2OHN4C l(NH4)2SO4CaCl2MgCl2.6H2O、葡萄醣及酵母菌萃取劑,以蒸餾水配置而成。




(三)活性污泥植種




由污水處理廠採取新鮮活性污泥培養。




3 微生物生長量測定




一、菌數測定(Total
count)




1.平盤計數




以注入法培養微生物,其稀釋倍數使平盤培養之菌落數30~300個為原則,每一個菌落為一個菌體所繁殖生成,故可由菌落數與稀釋倍數計算微生物數或密度。




2.顯微鏡計數




將樣本以適當倍數稀釋後,以具方格之玻片在顯微鏡觀察計數菌數,再換算水樣之菌體數量或密度。例如紅血球計數、優養藻類密度計數。




3.過濾計數




以無菌水選擇適當稀釋倍數連續稀釋,取稀釋水樣10 0ml經薄膜過濾後,該濾紙3 5℃ ,24小時培養計數菌落數。例如Coliform之計數。




二、菌體乾重測定




取適量水樣經薄膜過濾,濾紙以10 5℃ 乾燥除去水分,稱其乾燥前後重量差。例如黴菌之測定、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測定。




三、菌體氮量測定




測定菌體中氮之含量,再換算成菌體量。




四、菌體濁度測定




以分光比色計(sepectrophotometer)測定其濁度用以表示菌體密度,適用於細菌類。




五、菌體活性測定




測定菌體所產生之能量(ATP),用以表示微生物量。




4微生物之分離與鑑定




一、微生物分離技術




(一)Streak(or
spread)Plates
劃碟法




將接種環燒紅滅菌,待冷卻再取細菌樣品,依同方向一劃線(將培養皿微開),此具有稀釋作用,使每區菌數漸稀,菌落能分開而單獨產生,劃定後放入保溫箱中培養,3 7℃ ,24hr




(二)Poured
plates
倒碟法(注入法)




以稀釋水稀釋菌種水樣3~4次,取出 1ml,置於已滅菌( 121,15psi15min)之培養皿中央,再倒入培養基(液),搖動混合均勻,培養後取出計數,即知1ml內之細菌數。(稀釋水含MgSO4.7H2OKH2PO4緩衝液)。




二、鑑定(Identification)




(一)顯微鏡觀察




菌體外形、大小、排列、運動性、染色、顏色、透明度,孢子染色、莢膜染色、鞭毛個數,添加酸性酒精是否變色。




(二)生化特性




1.碳源之利用:如乳糖之利用,產生酸使pH值降低,產生H2OCO2,澱粉(I2-KI)。




2.氮源之利用:如胺基酸利用產生H2SNH3




3.硝酸鹽之作用:NO3-NO2-HN4+




4.酵素之作用:尿素分解NH3CO2




例如IMViC test為大腸桿菌及產氣桿菌之鑑別試驗




(1)    
I: Indole test




細胞色素氧化脢 Cytochrome
Oxidase  Tryptephane(
pepton)indole




經培養如有indole代謝中間產物存在遇了醚會呈紅色,結果E.coli呈陽性反應(紅色),而產氣桿菌呈陰性反應。




(2)    
M: Methyl red test(測試pH)




E.coli培養液中產生酸使pH<4.5,則呈紅色反應為陽性產氣桿菌培養液不產生酸則pH>4.5,呈黃色反應為陰性




(3)    
Vi: Voges-Prokauer reaction




此反應在測試葡萄糖經分解後是否產生acetylmentyl
carbinol
代謝產物,此代謝產物與培養液中之冗酸作用,會產生紅色化合物。大腸桿菌不呈紅色,產氣桿菌呈紅色




(4)    
C: citrate test




產生桿菌可利用檸檬酸(Citrate)作為唯一碳源而生長,而E.coli則否。




污水中微生物種類眾多,欲分離菌種需先連續稀釋後,再接種培養,使生長之菌落各自分開,每一菌落即為一隻細菌所衍生出之菌群,經探針謹慎挑起單獨培養即能達菌種純化之目的。




分離方法 水樣經連續稀釋後,採用 劃碟法
 倒碟法




純化(純種培養)將分離出之單一菌落挑出,接種至培養液(broth)或斜面培養基中,使其大量繁殖,以利檢驗研究。




鑑定可分為形態鑑定及生化鑑定兩類。




形態鑑定利用染色技術及顯微鏡觀察,區別菌種之大小、形狀、挑列、運動性顏色、莢膜、鞭毛、纖毛等特徵。




生化鑑定利用化學試劑檢驗該微生物之代謝需求(碳源、氮源)或產物,藉以判斷認定菌種。例如IMVIC test、血清試驗。




碳源試驗:乳醣之利用;檸檬酸鹽之利用




氮源試驗:氨基酸、硝酸鹽或尿素之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六美生技組培工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